云基础设施是当今数字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可扩展、灵活且经济高效的方式来管理其 IT 基础设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演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本文将探讨云基础设施领域的最新趋势,并讨论这些趋势如何塑造未来技术发展。
1. 无服务器计算
无服务器计算是一种云计算模型,它允许开发人员在不管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运行和扩展应用程序。这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其代码,而无需为底层基础设施操心。
无服务器计算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占云计算市场的 20%。这主要是由于其以下优点:
- 成本效率:开发人员仅为他们使用的资源付费,消除了管理服务器的费用。
- 可扩展性:无服务器应用程序可以自动扩展以满足需求,无需手动配置。
- 易于使用:开发人员无需学习或管理复杂的服务器配置。
2. 多云策略
多云策略是指使用来自多个云提供商的云服务。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提高弹性和优化成本。
使用多云策略的企业正在增加,预计到 2024 年将占云用户总数的 84%。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 风险分散:通过使用多个云提供商,企业可以降低因单一提供商中断而导致停机的风险。
- 提高弹性:多云策略使企业能够在一家云提供商出现问题时将其工作负载转移到另一家提供商。
- 优化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在不同的提供商之间比较价格和服务来优化其云计算成本。
3.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存储资源置于网络边缘的概念。这可减少延迟并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实时数据或对延迟敏感的应用程序时。
边缘计算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预计到 2025 年将占全球 IT 支出的 15%。这主要是由于其以下优势:
- 降低延迟: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在网络边缘可以显着降低延迟,从而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 提高安全性和隐私性:边缘计算可以在本地处理数据,减少了传输敏感数据的需要,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 启用新的应用程序:边缘计算使开发人员能够创建需要低延迟或实时响应的创新应用程序。
4.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正在被用于各种云基础设施应用程序中,从优化资源利用到提高安全性。
AI 和 ML 的应用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 2024 年将占云计算市场的 50%。这主要是由于其以下好处:
- 自动化:AI 和 ML 可以自动化重复性任务,例如资源配置和性能监控。
- 见解:AI 和 ML 可以分析大量数据以识别趋势和模式,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 预测性维护:AI 和 ML 可以预测和防止云基础设施问题,提高应用程序可用性和弹性。
5. 可持续性
随着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云基础设施供应商正在采取措施减少其环境影响。
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包括:
- 可再生能源:许多云提供商正在投资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来为其数据中心供电。
- 能源效率:云基础设施供应商正在采用节能技术和实践,以减少其数据中心能耗。
- 循环利用:云基础设施供应商正在探索将旧服务器和其他设备回收或再利用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
云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演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本文讨论的趋势塑造着云计算的未来,为企业提供了可扩展、灵活且经济高效的方式来管理其 IT 基础设施。
通过了解这些趋势,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全部潜力,并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做好准备。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主要学什么内容
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专业聚焦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与智慧化。
依据新工科建设规范,面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人才需具备良好人文社科素养、社会道德与工程操守,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及交通土木专业系统知识,拥有跨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具备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
他们应洞察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胜任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以及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此外,他们需拥有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投资管理等多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成为具备研究能力的领军人才。
此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工程智能机器人、智能施工与装备、大数据挖掘与区块链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
毕业后,学生可选择的职业方向广泛。
他们能进入国家与省、市的规划部门、市政、建筑等行政机构,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工作。
他们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担任教学与科研职务。
这些工作机会不仅涵盖了传统工程领域,也涵盖了新兴的智能交通与建筑行业。
我来数科怎么样?工薪阶层可以用吗?
我来数科还是很不错的,工薪阶层可以用的。
我来数科是亚洲金融科技集团welab旗下的纯线上金融科技产品, 我来数科借助自主研发的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处理、风险管理和营销获客能力,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头部产业平台等展开合作,为工薪族、小微企业主、车主人群提供消费信贷与消费分期服务。
扩展资料:
我来数科隶属于卫盈联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我来数科前身为我来贷,自2014年上线以来,一直专注于纯线上运营。
我来贷WeLab 2013年在中国香港创立,2014年进入大陆市场。
我来贷荣获毕马威(KPMG)评选的2016全球金融科技百强的中国区的第6名及全球第33名。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来贷注册用户超过1500万,在线申请金额超过605亿,白领工薪用户是我来贷目前的主流用户。
2017年1月12日,我来贷宣布进军蓝领、个体工商和三农用户,另外已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南粤银行、锦程消费、晋商消费、安信小贷等11家银行和大型消费金融公司展开战略合作。
2017年,我来贷在中国地区的金融合作联盟将服务超过中国70%的省份。
科创板落地,这些人工智能独角兽将受资本追捧
新一轮信息技术向物联网转变,科技创新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以5G、云、AI等为核心的新技术推动全社会数字化变革,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共服务部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新时代。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企业能够通过获取无限数据实现快速创新,制造业利用数据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甚至国家和地区能够基于数据洞察未来商业经济。
在国内,由于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数据和应用优势,物联网的部署将进一步激活,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的融合下推出了科创板,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国内围绕人工智能、AI芯片、机器人、智能家居和生物科技等创新企业迎来重大资本红利。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预计将有3000亿基金参与科创板,而中信建投预计2019年科创板公司IPO融资规模约为665亿元。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热点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站在AI风口下,展望2019年,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将备受瞩目,特别是那些大而美的超级独角兽深受市场青睐。
如果能登陆科创板,它们将受到资本的追捧。
以下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AI创新企业:1. 机器视觉:国内有四大机器视觉独角兽,分别是商汤、云从、旷视和依图科技。
他们推动AI技术广泛应用,商汤科技还建设了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商汤科技作为四大独角兽之首,估值达45亿美元,甚至有消息指出日本软银投资10亿美元,推动其估值提升至60亿美元。
旷视科技入围《快公司》公布的中国最具创新能企业十强,并升级AI战略,推出河图系统,助力物流、制造业和零售业等产业互联网落地各垂直领域。
2. AI芯片:在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未来几年连接物联网设备将高达750亿台,物联网和AI芯片需求剧增,预计将带来数百亿美元市场机遇。
芯片巨头英特尔和英伟达等大肆开发各种物联网设备芯片,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亚马逊和阿里也进入芯片领域。
在国内造芯热潮中,寒武纪和地平线成为炙手可热的项目,寒武纪成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首个独角兽,地平线则超过寒武纪,成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独角兽。
3. 机器人: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享誉全球,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之一。
大疆创新已不再局限于消费级无人机,而是拓展到为农业、建筑、公共安全等垂直行业开发更多的商用无人机解决方案。
同样诞生在深圳的优必选,是全球人形智能机器人领军代表企业,自去年获得腾讯领投的一轮融资后,估值为50亿美元,计划今年IPO,优必选CEO周剑也透露选择在国内上市,有望搭上科创板的资本快车。
4. 生命科技:AI技术将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生命科学和大数据结合成为医疗健康发展的趋势。
碳云智能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有助于促进疾病治疗、健康保健、精准营养及相关研究发展。
碳云智能被视为生命科技领域的明星企业,估值达10亿美元,去年4月就有传在寻求新的一笔10亿美元融资用于支持业务扩张,这一轮融资估值将高达50亿美元。
今年是科技创新的春天,获得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及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以新经济为创新迎来发展红利。
在这个新时代,有望催生新一代巨无霸企业。
2019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