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发展,服务器功耗已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商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一台服务器的功耗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处理器的类型、内存容量、存储设备的数量和网络接口的类型。了解服务器功耗对于优化数据中心能效和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
影响服务器功耗的因素
处理器:处理器是服务器中消耗最多能量的组件。处理器的功耗由时钟频率、内核数量和架构决定。内存:内存对服务器功耗的影响次于处理器。内存容量越大,功耗越高。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如硬盘驱动器 (HDD) 和固态硬盘 (SSD),也对服务器功耗有影响。HDD 通常比 SSD 功耗更高。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的类型决定了功耗。10 千兆以太网 (GbE) 接口比 1 千兆以太网 (GbE) 接口功耗更高。
一台服务器消耗多少瓦?
一台服务器的功耗因其规格而异。一般来说,一台配备以下组件的双插槽服务器的功耗约为:两个英特尔至强铂金处理器:250 瓦128 GB 内存:100 瓦8 个 10 TB HDD:480 瓦2 个 10 GbE 网络接口:20 瓦总功耗:850 瓦
如何降低服务器功耗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降低服务器功耗:使用节能型处理器:选择功耗较低的处理器。优化内存配置:仅安装所需的内存容量。选择固态硬盘 (SSD):与 HDD 相比,SSD 功耗更低。关闭不使用的组件:关闭未使用的网络端口和存储设备。使用电源管理工具:启用电源管理功能,并在空闲时降低服务器功耗。虚拟化服务器: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可以提高能效。
结论
服务器功耗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评估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和运营成本。一台服务器的功耗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和网络接口。通过了解影响功耗的因素和采取措施降低功耗,企业可以优化其数据中心能效并节省运营成本。
掏空大山,华为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放置服务器吗?
无论是微软的沉海还是华为的挖山,他们都是在为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寻找解决方案。
而他们两家找的解决方案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巨额的制冷费用。
至于谁更胜一筹?不太好下定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比一下:
1、从降温效果来看
2017年,华为选址在贵州贵安新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直接将一座小山挖空,然后通过当地的天然的低温环境来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
贵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贵阳全年平均气温才15.7℃,非常贴合数据中心运行要求的温度18℃-25℃。
从上图全年温度曲线来看,华为数据中心选择在贵州,全年只有2个月超过了25℃。
而且,在山洞里的温度相对恒定,就连夏天也可以稳定在25℃左右。
其他月份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在这样的山洞里建数据中心,基本全年都可以采用风机自然冷切。
非常少的时间需要用一下空调。
相比北上广深、减少了大量的空调制冷。
至少可以节约80%的制冷费用。
在2018年,微软将一个装载了864台服务器的Northern Isles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北部的海域中。
试验海底数据中心,尝试利用海水对数据中心进行降温。
根据数据显示,世界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
对微软来说,完全可以在浅海中找到1个全年不用空调降温的地方。
这个降温效果和华为挖山的相差不大。
2、从建设角度来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和我们挖隧道建房子差不多。
一次性基建工程投入比较大。
而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则需要生产使用类似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然后再用圆形的潜水器将集装箱一体化数据中心放置在里面。
并在这里部署海水换热系统。
从建设速度来看,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而且海底位置非常广阔,建设时间比较短,成本也会较低。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基建时间比较长,但一次性建设好,可以放置较多服务器。
从建设角度来看,微软略胜一筹。
3、从使用维护角度看
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使用和我们平常的数据中心一样,使用和维护都非常方便。
而微软沉海数据中心就麻烦很多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而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就没有这些问题。
所以,从使用维护上来看,华为略胜一筹。
总结
无论是微软沉海数据中心,还是华为挖山数据中心。
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制冷的能源消耗,做到节能环保。
两者的节能降温效果是差不多的。
建设上微软的沉海数据中心似乎速度更快些,而使用维护上,则华为的挖山数据中心更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