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HTTPS:网络加密技术的解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加密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HTTPS的原理、工作流程、优势以及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非麻瓜的网络加密技术。
二、HTTPS概述
HTTP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通信的传输协议。
它是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基础上通过SSL(Secure Sockets Layer)或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提供加密和安全保障。
HTTPS将内容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第三方窃取或篡改。
三、HTTPS工作原理
HTTPS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加密的HTTPS请求,请求访问特定的网页或其他资源。
2. 服务器响应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会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验证。如果验证通过,服务器会生成一个包含网站公钥的SSL证书,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
3.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身份: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SSL证书后,会验证证书的合法性。如果证书合法,客户端会生成一个随机的对称密钥,并使用服务器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密钥发送给服务器。
4. 服务器解密对称密钥: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加密密钥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对称密钥。此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将使用这个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5. 数据传输:使用加密的对称密钥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HTTPS的主要优势
相较于HTTP,HTTPS的主要优势包括:
1. 数据加密:HTTPS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第三方窃取或篡改。
2. 身份验证:HTTPS可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确保用户访问的是合法的网站,防止受到中间人攻击。
3. 防止数据篡改:由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了加密,因此即使数据被拦截,攻击者也无法获取数据的真实内容,从而防止数据被篡改。
4. 提升用户体验:HTTPS可以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减少因网络延迟导致的数据丢失,提升用户体验。
五、HTTPS的实际应用
HTTPS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1.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网站涉及用户隐私和交易安全,使用HTTPS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
2.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涉及用户隐私和社交活动,使用HTTPS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通信内容的安全。
3. 在线银行和金融:银行和金融机构涉及用户的财务信息和交易数据,使用HTTPS可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交易的可靠性。
4. 政府网站:政府网站涉及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使用HTTPS可以保障信息安全,提高政府公信力。
六、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HTTPS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加密技术,通过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功能,有效保障了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
在实际生活中,HTTPS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银行和金融、政府网站等领域。
了解并应用HTTPS技术,对于提高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深入理解HTTP协议?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Internet上最常见的协议,用于传输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写的文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网页,通过这个协议,我们可以浏览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在浏览器上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字与图片。
自己去看吧。
我也不知道你想了解多深。
木马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所谓隐蔽性是指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会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这样服务端即使发现感染了木马,由于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往往只能望“马”兴叹。
所谓非授权性是指一旦控制端与服务端连接后,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包括修改文件,修改注册表,控制鼠标,键盘等等,而这些权力并不是服务端赋予的,而是通过木马程序窃取的。
从木马的发展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最初网络还处于以UNIX平台为主的时期,木马就产生了,当时的木马程序的功能相对简单,往往是将一段程序嵌入到系统文件中,用跳转指令来执行一些木马的功能,在这个时期木马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大都是些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网络和编程知识。
而后随着WINDOWS平台的日益普及,一些基于图形操作的木马程序出现了,用户界面的改善,使使用者不用懂太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木马,相对的木马入侵事件也频繁出现,而且由于这个时期木马的功能已日趋完善,因此对服务端的破坏也更大了。
所以所木马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一旦被木马控制,你的电脑将毫无秘密可言。
参考资料:DLL 木马揭秘 相信经常玩木马的朋友们都会知道一些木马的特性,也会有自己最喜爱的木马,不过,很多朋友依然不知道近年兴起的“DLL木马”为何物。
什么是“DLL木马”呢?它与一般的木马有什么不同? 一、从DLL技术说起 要了解DLL木马,就必须知道这个“DLL”是什么意思,所以,让我们追溯到几年前,DOS系统大行其道的日子里。
在那时候,写程序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因为每个程序的代码都是独立的,有时候为了实现一个功能,就要为此写很多代码,后来随着编程技术发展,程序员们把很多常用的代码集合(通用代码)放进一个独立的文件里,并把这个文件称为“库”(Library),在写程序的时候,把这个库文件加入编译器,就能使用这个库包含的所有功能而不必自己再去写一大堆代码,这个技术被称为“静态链接”(Static Link)。
静态链接技术让劳累的程序员松了口气,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可是事实证明,美好的事物不会存在太久,因为静态链接就像一个粗鲁的推销员,不管你想不想要宣传单,他都全部塞到你的手上来。
写一个程序只想用到一个库文件包含的某个图形效果,就因为这个,你不得不把这个库文件携带的所有的图形效果都加入程序,留着它们当花瓶摆设,这倒没什么重要,可是这些花瓶却把道路都阻塞了——静态链接技术让最终的程序成了大块头,因为编译器把整个库文件也算进去了。
时代在发展,静态链接技术由于天生的弊端,不能满足程序员的愿望,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代码重复的难题。
后来,Windows系统出现了,时代的分水岭终于出现。
Windows系统使用一种新的链接技术,这种被称为“动态链接”(Dynamic Link)的新技术同样也是使用库文件,微软称它们为“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DLL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动态链接本身和静态链接没什么区别,也是把通用代码写进一些独立文件里,但是在编译方面,微软绕了个圈子,并没有采取把库文件加进程序的方法,而是把库文件做成已经编译好的程序文件,给它们开个交换数据的接口,程序员写程序的时候,一旦要使用某个库文件的一个功能函数,系统就把这个库文件调入内存,连接上这个程序占有的任务进程,然后执行程序要用的功能函数,并把结果返回给程序显示出来,在我们看来,就像是程序自己带有的功能一样。
完成需要的功能后,这个DLL停止运行,整个调用过程结束。
微软让这些库文件能被多个程序调用,实现了比较完美的共享,程序员无论要写什么程序,只要在代码里加入对相关DLL的调用声明就能使用它的全部功能。
最重要的是,DLL绝对不会让你多拿一个花瓶,你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你不要的东西它才不会给你。
这样,写出来的程序就不能再携带一大堆垃圾了——绝对不会让你把吃剩的东西带回家,否则罚款,这是自助餐。
DLL技术的诞生,使编写程序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Windows为我们提供了几千个函数接口,足以满足大多数程序员的需要。
而且,Windows系统自身就是由几千个DLL文件组成,这些DLL相互扶持,组成了强大的Windows系统。
如果Windows使用静态链接技术,它的体积会有多大?我不敢想。
二、应用程序接口API 上面我们对DLL技术做了个大概分析,在里面我提到了“接口”,这又是什么呢?因为DLL不能像静态库文件那样塞进程序里,所以,如何让程序知道实现功能的代码和文件成了问题,微软就为DLL技术做了标准规范,让一个DLL文件像奶酪一样开了许多小洞,每个洞口都注明里面存放的功能的名字,程序只要根据标准规范找到相关洞口就可以取得它要的美味了,这个洞口就是“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每个DLL带的接口都不相同,尽最大可能的减少了代码的重复。
用Steven的一句话:API就是一个工具箱,你根据需要取出螺丝刀、扳手,用完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处。
在Windows里,最基本的3个DLL文件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基本的系统框架。
三、DLL与木马 DLL是编译好的代码,与一般程序没什么大差别,只是它不能独立运行,需要程序调用。
那么,DLL与木马能扯上什么关系呢?如果你学过编程并且写过DLL,就会发现,其实DLL的代码和其他程序几乎没什么两样,仅仅是接口和启动模式不同,只要改动一下代码入口,DLL就变成一个独立的程序了。
当然,DLL文件是没有程序逻辑的,这里并不是说DLL=EXE,不过,依然可以把DLL看做缺少了main入口的EXE,DLL带的各个功能函数可以看作一个程序的几个函数模块。
DLL木马就是把一个实现了木马功能的代码,加上一些特殊代码写成DLL文件,导出相关的API,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DLL,但是这个DLL却携带了完整的木马功能,这就是DLL木马的概念。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同样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木马功能,那么直接做程序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写成DLL呢?这是为了隐藏,因为DLL运行时是直接挂在调用它的程序的进程里的,并不会另外产生进程,所以相对于传统EXE木马来说,它很难被查到。
四、DLL的运行 虽然DLL不能自己运行,可是Windows在加载DLL的时候,需要一个入口函数,就如同EXE的main一样,否则系统无法引用DLL。
所以根据编写规范,Windows必须查找并执行DLL里的一个函数DllMain作为加载DLL的依据,这个函数不作为API导出,而是内部函数。
DllMain函数使DLL得以保留在内存里,有的DLL里面没有DllMain函数,可是依然能使用,这是因为Windows在找不到DllMain的时候,会从其它运行库中找一个不做任何操作的缺省DllMain函数启动这个DLL使它能被载入,并不是说DLL可以放弃DllMain函数。
五、DLL木马技术分析 到了这里,您也许会想,既然DLL木马有那么多好处,以后写木马都采用DLL方式不就好了吗?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但是DLL木马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写的。
要写一个能用的DLL木马,你需要了解更多知识。
1.木马的主体 千万别把木马模块写得真的像个API库一样,这不是开发WINAPI。
DLL木马可以导出几个辅助函数,但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负责主要执行代码,否则这个DLL只能是一堆零碎API函数,别提工作了。
如果涉及一些通用代码,可以在DLL里写一些内部函数,供自己的代码使用,而不是把所有代码都开放成接口,这样它自己本身都难调用了,更不可能发挥作用。
DLL木马的标准执行入口为DllMain,所以必须在DllMain里写好DLL木马运行的代码,或者指向DLL木马的执行模块。
2.动态嵌入技术 Windows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私有内存空间,别的进程是不允许对这个私人领地进行操作的,但是,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种种方法进入并操作进程的私有内存,这就是动态嵌入,它是将自己的代码嵌入正在运行的进程中的技术。
动态嵌入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钩子、API以及远程线程技术,现在的大多数DLL木马都采用远程线程技术把自己挂在一个正常系统进程中。
其实动态嵌入并不少见,罗技的MouseWare驱动就挂着每一个系统进程-_- 远程线程技术就是通过在另一个进程中创建远程线程(RemoteThread)的方法进入那个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
在DLL木马的范畴里,这个技术也叫做“注入”,当载体在那个被注入的进程里创建了远程线程并命令它加载DLL时,木马就挂上去执行了,没有新进程产生,要想让木马停止惟有让挂接这个木马DLL的进程退出运行。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它和挂在一起了,你确定要关闭Windows吗? 3.木马的启动 有人也许会迫不及待的说,直接把这个DLL加入系统启动项目不就可以了。
答案是NO,前面说过,DLL不能独立运行,所以无法在启动项目里直接启动它。
要想让木马跑起来,就需要一个EXE使用动态嵌入技术让DLL搭上其他正常进程的车,让被嵌入的进程调用这个DLL的DllMain函数,激发木马运行,最后启动木马的EXE结束运行,木马启动完毕。
启动DLL木马的EXE是个重要角色,它被称为Loader,如果没有Loader,DLL木马就是破烂一堆,因此,一个算得上成熟的DLL木马会想办法保护它的Loader不会那么容易被毁灭。
记得狼狈为奸的故事吗?DLL木马就是爬在狼Loader上的狈。
Loader可以是多种多样的,Windows的也被一些DLL木马用来做了Loader,这种木马一般不带动态嵌入技术,它直接挂着rundll32进程运行,用rundll32的方法( [DLL名],[函数] [参数])像调用API一样去引用这个DLL的启动函数激发木马模块开始执行,即使你杀了rundll32,木马本体还是在的,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3721中文实名,虽然它不是木马。
注册表的AppInit_DLLs键也被一些木马用来启动自己,如求职信病毒。
利用注册表启动,就是让系统执行DllMain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
因为它是kernel调入的,对这个DLL的稳定性有很大要求,稍有错误就会导致系统崩溃,所以很少看到这种木马。
有一些更复杂点的DLL木马通过启动,这种DLL木马必须写成NT-Service,入口函数是ServiceMain,一般很少见,但是这种木马的隐蔽性也不错,而且Loader有保障。
4.其它 到这里大家也应该对DLL木马有个了解了,是不是很想写一个?别急,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既然DLL木马这么好,为什么到现在能找到的DLL木马寥寥无几?现在让我来泼冷水,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由于DLL木马挂着系统进程运行,如果它本身写得不好,例如没有防止运行错误的代码或者没有严格规范用户的输入,DLL就会出错崩溃。
别紧张,一般的EXE也是这样完蛋的,但是DLL崩溃会导致它挂着的程序跟着遭殃,别忘记它挂接的是系统进程哦,结局就是……惨不忍睹。
所以写一个能公布的DLL木马,在排错检查方面做的工作要比一般的EXE木马多,写得多了自己都烦躁…… 六、DLL木马的发现和查杀 经常看看启动项有没有多出莫名其妙的项目,这是Loader的所在,只要杀了狼,狈就不能再狂了。
而DLL木马本体比较难发现,需要你有一定编程知识和分析能力,在Loader里查找DLL名称,或者从进程里看多挂接了什么陌生的DLL,可是对新手来说……总之就是比较难啊比较难,所以,最简单的方法: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是万能药,切忌长期服用)。
还能窃取密码,最狠了
对于网络安全隐患应该注意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信息安全,包括静态的信息存储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安全的重点放在了保护信息,确保信息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及信息系统不被破坏,确保对合法用户的服务和限制非授权用户的服务,以及必要的防御攻击的措施。
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可控性就成了关键因素。
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开发和应用。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依旧存在很大的隐患。
企业网络的主要安全隐患随着企业的信息化热潮快速兴起,由于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缺乏高水平的软硬件专业人才、以及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多种原因,网络安全也成了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并加以有效防范的问题。
病毒、间谍软件、垃圾邮件ee5aeb6361……这些无一不是企业信息主管的心头之患。
1.安全机制 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
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结构,细致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
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无能为力,很难发觉和防范。
2.安全工具 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3.安全漏洞和系统后门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通常都会存在一些BUG,别有心计的员工或客户都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想企业网络发起进攻,导致某个程序或网络丧失功能。
有甚者会盗窃机密数据,直接威胁企业网络和企业数据的安全。
即便是安全工具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程序员在修改已知BUG的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BUG。
系统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也无据可查。
现有的软件和工具BUG的攻击几乎无法主动防范。
系统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
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经过防火墙而不被察觉。
第2页:网络安全探讨(二)4.病毒、蠕虫、木马和间谍软件这些是目前网络最容易遇到的安全问题。
病毒是可执行代码,它们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通常伪装成合法附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有的还通过即时信息网络发送。
蠕虫与病毒类似,但比病毒更为普遍,蠕虫经常利用受感染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自动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网络流量大幅增加。
木马程序程序可以捕捉密码和其它个人信息,使未授权远程用户能够访问安装了特洛伊木马的系统。
间谍软件则是恶意病毒代码,它们可以监控系统性能,并将用户数据发送给间谍软件开发者。
5.拒绝服务攻击尽管企业在不断的强化网络的安全性,但黑客的攻击手段也在更新。
拒绝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这类攻击会向服务器发出大量伪造请求,造成服务器超载,不能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
这类攻击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攻击手段。
6.误用和滥用在很多时候,企业的员工都会因为某些不经意的行为对企业的信息资产造成破坏。
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是相对落后的。
而企业管理层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不能很好的对企业信息资产做出鉴别。
从更高的层次来分析,中小企业尚无法将信息安全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理念中,这导致了企业的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盲点和误区。
网络安全体系的探讨1.防火墙防火墙是企业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安全卫士,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拦截不需要的流量,如准备感染带有特定弱点的计算机的蠕虫;另外很多硬件防火墙都提供其它服务,如电子邮件防病毒、反垃圾邮件过滤、内容过滤、安全无线接入点选项等等。
在没有防火墙的环境中,网络安全性完全依赖主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定意义上,所有主系统必须通力协作来实现均匀一致的高级安全性。
子网越大,把所有主系统保持在相同的安全性水平上的可管理能力就越小,随着安全性的失策和失误越来越普遍,入侵就时有发生。
防火墙有助于提高主系统总体安全性。
防火墙的基本思想——不是对每台主机系统进行保护,而是让所有对系统的访问通过某一点,并且保护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对外界屏蔽保护网络的信息和结构。
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
防火墙可以从通信协议的各个层次以及应用中获取、存储并管理相关的信息,以便实施系统的访问安全决策控制。
防火墙的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包过滤技术、代理技术和状态监视技术。
第3页:网络安全探讨(三)2.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加快,仅用单机版杀毒软件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杀毒产品。
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
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并且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病毒库,使网络免受病毒侵袭。
3.系统漏洞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弱点。
面对大型我那个罗的复杂性和变化,仅仅依靠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和风险评估是不现实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安全扫描工具来查找漏洞并提出修改建议。
另外实时给操作系统和软件打补丁也可以弥补一部分漏洞和隐患。
有经验的管理员还可以利用黑客工具对网络进行模拟攻击,从而寻找网络的薄弱点。
4.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能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行为,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5.内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入侵则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
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监听子网内计算机间互联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主要体现在迫切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会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入化。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自己的智力资产建构在其信息设施基础之上,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也会迅速的成长。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与科学的网络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