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速度之源与铁路运输的基石
引言
火车头,这个在铁轨上驰骋的钢铁巨兽,不仅是铁路运输的动力源泉,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和象征。
从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火车头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逐渐成为了连接城市、繁荣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
本文将深入解析火车头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火车头的构造
火车头主要由动力装置、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控制系统和驾驶室等部分组成。
其中,动力装置是火车头的核心,负责产生推动火车前进的力量。
传统的蒸汽机车依靠燃煤产生蒸汽,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车轮。
现代火车头则多采用柴油或电力发动机,通过燃油或电能转化为动力。
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使火车头产生牵引力。
制动系统则保证列车在需要时能够安全减速和停车。
控制系统负责协调各个部分的工作,保证火车头正常运行。
驾驶室则是驾驶员操控火车头的地方,驾驶员通过操纵杆、踏板等装置控制列车的行驶。
二、火车头的工作原理
火车头的工作原理主要根据其动力类型而定。
蒸汽机车依靠燃煤在锅炉内燃烧,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气缸内的活塞运动,从而驱动车轮。
柴油机车则是通过柴油发动机燃烧柴油产生动力,推动列车前进。
电力机车则通过受电弓从电网获取电能,转化为动力驱动列车。
这些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使列车在铁轨上行驶。
同时,制动系统保证列车在需要时能够安全减速和停车,防止意外发生。
三、火车头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火车头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铁路运输的动力源泉,负责推动列车在铁轨上行驶。
火车头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先进的制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火车头能够确保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脱轨、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火车头还是铁路运输效率的关键。
现代化的火车头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和节能技术,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为铁路运输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火车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火车头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车头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火车头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形成。
火车头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得以加速。
火车头还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连接各大城市和地区,火车头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火车头将会迎来更多的技术革新。
未来,火车头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未来的火车头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性能,采用更加环保的动力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火车头可能会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等功能,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智能化水平。
结语
火车头作为铁路运输的“心脏”,不仅是速度之源,更是铁路运输的基石。
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发展,火车头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火车头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铁路运输和社会进步创造更多的价值。
火车头的发明者?
乔治·斯蒂芬森 乔治·斯蒂芬森1781年生于英国一个矿工的家庭,直到18岁还是一个文盲。
他不顾人们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坐在一个课堂里,从认字母开始学起。
19岁时,他为自己已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而欣喜不已。
到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
1814年7月25日,斯蒂芬森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台机车开始运行,取名“布鲁克”号。
这台机车有两个汽缸、一只2.5米长的锅炉,有凸缘的车轮防止打滑,而铁轨是平缘的。
它可以拉着8节矿车,载重30吨,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前进。
火车的名字从此叫响 “布鲁克”号机车在斯蒂芬森家门口的煤矿里的轨道上行驶,机手是斯蒂芬森的弟弟詹姆斯,给蒸汽机车的锅炉生火的是詹姆斯的妻子。
第一次运行时,煤矿上居民看到蒸汽机车行驶起来时,烟囱直往外喷火,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火车”。
“火车”这个名字在今天已经流传到全世界,而蒸汽机车被叫作“火车头”,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以后的10年中,斯蒂芬森造了12辆与“布鲁克”号相似的火车头。
虽然在设计上没有突破前人的成就,但斯蒂芬森还是自信地预言:“我深信一条可以使用我的蒸汽火车头的铁路,效果远较运河为佳。
我敢打赌,我的蒸汽机车在一条长长的良好铁路上,每天可以运载着40-60 吨货物行驶100千米路程。
” 火车遭到敌视的反对 但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火车是一种先进的和可以改变未来的交通工具,敌视斯蒂芬森和他的蒸汽机车的人仍然不少。
因此,不只一处的铁路桥梁或新建轨道在深夜中神秘地遭受破坏。
有一家水上运输公司甚至用炮火轰击斯蒂芬森的测量队。
对此,只有不断用实力来证实火车的这种无与伦比的能量才能使顽固的英国人转过脑筋来。
机会终于来了。
由斯蒂芬森负责主持修建的利物浦-彻斯特铁路是一条全世界都给予极大关注的英国铁路。
斯蒂芬森和他的儿子打算以这条铁路证明蒸汽火车头是英国的最佳交通工具,而且证明它完全适用于铁轨。
1829年4月,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委员会宣布即将举行一次竞赛,以决定最佳的机动车辆。
试验要求每种机车牵引一列满载石子的车辆在长3000米的路上来回运行20次,车上的载重量则为机车的3倍。
优胜的机车设计者可获得500镑奖金。
火车彻底征服了人们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人们从此不再用一种敌意的眼光盯着这个钢铁怪物了。
斯蒂芬森驾驶他的“火箭”号在这条铁路上来回行驶。
任何有足够勇气的人都可坐上去体会过去的四轮马车永远无法给予的最高速度。
其中一位女演员范妮·甘波儿,她完全被那火车头迷住了。
在机车上她坐在斯蒂芬森的身旁,事后她兴奋地描述说:“机车以全速前进,那种感觉真是难以想像。
它跑得非常平稳,……我站起来,除去软帽,尽情吸入迎面吹来的空气,……强风使用我的眼睛睁不开来。
……当我阖上眼睛时,我感觉自己仿佛正在飞行,心中的喜悦和惊奇实在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虽然如此惊奇,但我有绝对的安全感,并无丝毫恐惧。
” 三星期后,斯蒂芬森父子制成“行星”号,其锅炉共有129根铜管,可以极快地产生蒸汽以推动车轮飞速前进。
人们不再对使用蒸汽火车头的铁路优点产生丝毫怀疑,阴雨和泥泞的路面也不再对这种靠铁路行驶的火车构成任何障碍。
高铁退票一般是提前几个小时退才有效?
高铁退票只要是发站开车前退都有效,特殊情况也可以在开车后两小时内。
在发站开车前,特殊情况也可在开车后2小时内,退还全部票价,核收退票费。
团体旅客必须在开车48小时以前办理。
网上购票且未换取纸质车票的,还可以于不晚于开车前2小时登录网站办理退票手续。
根据最新修改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四十八条: 旅客要求退票时,按下列规定办理,核收退票费:1、旅客退票必须在购票地车站或票面发站办理。
2、在发站开车前,特殊情况也可在开车后2小时内,退还全部票价。
另据最新规定,高铁车票开车前可以改签当天其他车次或以后几天的车次,开车后可以改签当天其他未发车的车次。
扩展资料:高铁退票收费如下:根据梯次退票政策,开车前15天(不含)以上退票的,不收取退票费。
所谓15天(不含),即要在开车前360个小时(15×24小时)以上。
比如,某旅客购买的是2月4日下午3时出发的火车票,那么20日当天下午3时之前退票就是免退票费的,但在下午3时后去退票的话,就要收5%的退票费。
1、在开车前48小时至15天以内退票的,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
2、开车前24小时至48小时以内退票的,收取10%退票费。
3、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收取20%退票费。
4、开车前48小时~15天期间内,改签或变更到站至距开车15天以上的其他列车,又在距开车15天前退票的,仍核收5%的退票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火车票退票
火车是如何发明的?
19世纪前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诞生了一对“孪生兄弟”。
它们分别名叫汽车和火车。
是蒸气发动机这个“母亲”把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火车区别于汽车的重要的一点在于,火车是在铁轨上运行,而汽车则是行驶在公路上。
因此,要介绍火车,还得先从铁轨谈起。
铁轨的雏形是一种辙道,就是在石头上凿的槽道,因此,叫“石轨”或许会更准确些。
据说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曾利用这种辙道运送重达2500千克的大石头。
至少在16世纪,出现了一种“木轨”,是专为马拉的矿车修筑的。
真正的“铁轨”,是18世纪以后出现的事:1767年,英国的钢铁大跌价,有一家铁厂的老板怕蚀了本,就把库存的生铁都浇铸成板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
这样,一来可以当路走,二来在铁价上升时即可马上上市。
这时人们偶然发现,车辆走在这种铺着铁条的道路上,非常省力。
受其启发,铁轨被发明出来了,且从此取代了旧式的木轨,在矿井中得到推广。
但是这时走在铁路上的车辆,不是火车,而是马车。
只是到了1804年,火车才慢慢腾腾地在铁路上迈开它“生命的第一步”。
1804年,一位叫特勒维雪克的英国工程师,制成了一辆蒸汽火车。
这辆火车有五节车厢,上面载着几十个人,还装了9000千克重的铁材,半天内行驶了14千米。
因此,它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由于火车常常使铁轨断裂,还由于速度太慢,牵引力也不大,因此,当时的矿主不愿接受这一“铁马”,而继续沿用马匹。
特勒维雪克也因此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
然而也有对火车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他们就是乔治·斯蒂芬逊和罗伯特·斯蒂芬逊父子俩。
“蒸汽机车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决定为它奋斗到底。
它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这是父子俩共同恪守的誓言。
经过努力,蒸气火车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台火车,等于50匹马!行驶起来又快又安全。
”1825年,英国政府在达林顿和斯特克顿间铺设了一条铁路,这原是为马车运输而修筑的,经过史蒂芬逊的争取,英国政府终于同意在这条铁路上试车。
典礼在同年9月27日举行。
这一天,盛况空前,铁路沿线人山人海。
他们亲自驾驶“旅行号”蒸汽火车。
火车头拉着38节车厢,车厢内载着450个乘客以及煤等货物。
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经过近3小时的行驶,安全抵达终点。
此刻,终点站的4万观众,雷鸣般地欢呼起来;7尊礼炮齐鸣,铜管乐队吹起了激昂的乐曲;教堂也敲响了钟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蒸汽机车的诞生。
19世纪前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诞生了一对“孪生兄弟”。
它们分别名叫汽车和火车。
是蒸气发动机这个“母亲”把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火车区别于汽车的重要的一点在于,火车是在铁轨上运行,而汽车则是行驶在公路上。
因此,要介绍火车,还得先从铁轨谈起。
铁轨的雏形是一种辙道,就是在石头上凿的槽道,因此,叫“石轨”或许会更准确些。
据说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就曾利用这种辙道运送重达2500千克的大石头。
至少在16世纪,出现了一种“木轨”,是专为马拉的矿车修筑的。
真正的“铁轨”,是18世纪以后出现的事:1767年,英国的钢铁大跌价,有一家铁厂的老板怕蚀了本,就把库存的生铁都浇铸成板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
这样,一来可以当路走,二来在铁价上升时即可马上上市。
这时人们偶然发现,车辆走在这种铺着铁条的道路上,非常省力。
受其启发,铁轨被发明出来了,且从此取代了旧式的木轨,在矿井中得到推广。
但是这时走在铁路上的车辆,不是火车,而是马车。
只是到了1804年,火车才慢慢腾腾地在铁路上迈开它“生命的第一步”。
1804年,一位叫特勒维雪克的英国工程师,制成了一辆蒸汽火车。
这辆火车有五节车厢,上面载着几十个人,还装了9000千克重的铁材,半天内行驶了14千米。
因此,它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由于火车常常使铁轨断裂,还由于速度太慢,牵引力也不大,因此,当时的矿主不愿接受这一“铁马”,而继续沿用马匹。
特勒维雪克也因此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
然而也有对火车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他们就是乔治·斯蒂芬逊和罗伯特·斯蒂芬逊父子俩。
“蒸汽机车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我决定为它奋斗到底。
它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这是父子俩共同恪守的誓言。
经过努力,蒸气火车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台火车,等于50匹马!行驶起来又快又安全。
”1825年,英国政府在达林顿和斯特克顿间铺设了一条铁路,这原是为马车运输而修筑的,经过史蒂芬逊的争取,英国政府终于同意在这条铁路上试车。
典礼在同年9月27日举行。
这一天,盛况空前,铁路沿线人山人海。
他们亲自驾驶“旅行号”蒸汽火车。
火车头拉着38节车厢,车厢内载着450个乘客以及煤等货物。
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经过近3小时的行驶,安全抵达终点。
此刻,终点站的4万观众,雷鸣般地欢呼起来;7尊礼炮齐鸣,铜管乐队吹起了激昂的乐曲;教堂也敲响了钟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蒸汽机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