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周边资讯 » 正文

深入解析HTTPS连接:原理、工作流程与未来发展

深入解析HTTPS连接:原理、工作流程与未来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HTTP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加密传输协议,已成为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HTTPS连接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未来发展。

二、HTTPS概述

HTTPS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的缩写,即基于安全套接字层(SSL)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通过SSL/TLS协议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HTTPS广泛应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下载、在线支付等场景。

三、HTTPS连接原理

HTTPS连接原理主要涉及到SSL/TLS协议。

SSL/TLS协议分为握手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

1. 握手阶段: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一系列握手过程建立安全连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客户端证书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服务器的证书。接着,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证书的合法性,验证通过后生成密钥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同样生成密钥并发送给客户端。双方使用这些密钥进行加密通信。握手阶段完成后,双方建立了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

2. 数据传输阶段:在握手阶段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开始通过SSL/TL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双方会进行数据的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四、HTTPS工作流程

HTTPS工作流程包括建立连接、请求资源、响应请求和关闭连接四个步骤。

1. 建立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通过握手过程建立安全连接。在此过程中,双方会进行证书验证和密钥交换。

2. 请求资源: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资源的HTTP报文。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内容处理资源。

3. 响应请求:服务器将处理后的资源通过SSL/TLS协议进行加密后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加密的数据后,进行解密并展示给用户。

4. 关闭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在完成数据传输后,会关闭连接。在此过程中,双方会进行断开连接的协商和处理。

五、HTTPS的未来发展

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HTTPS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HTTPS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更高效的握手过程:当前HTTPS的握手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延迟。未来,研究人员将致力于优化握手过程,提高HTTPS的连接效率。

2. 更好的性能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HTTPS在移动设备上的性能优化将变得更为重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技术用于优化HTTPS在移动设备上的性能。

3. 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目前,HTTPS已广泛应用于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场景。未来,HTTPS将拓展到更多领域,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在这些领域中,HTTPS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 更多的安全特性: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HTTPS将增加更多的安全特性,如抗中间人攻击、防止深度链接等。这些特性将进一步提高HTTPS的安全性,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六、结论

HTTP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加密传输协议,已成为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S连接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HTTPS将在未来的网络安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代互联网地址IPv6

IPv6的出现引起了世界重要研究机构和公司的重视。

目前IETF正在制定大量的IPv6相关标准,包括地址结构、域名解析、安全、自动配置、邻居发现、路由协议等方面,同时为了对IPv6协议特性进行研究并积累IPv6组网经验,IETF于1996年建立了全球范围的试验床(Testbed),称作6Bone。

6Bone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以隧道(tunnel)的方式通过 基于IPv4的互联网实现互联。

1998年底,面向实用的全球性IPv6研究和教育网(6REN)开始启动,建立了物理的以ATM为中心的IPv6洲际网络。

1998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也加入了6Bone,并于同年12月成为其骨干成员。

CERNET建立了IPv6试验床并在IPv6领域在中国开展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

从1999年底, CERNET与Nokia合作,启动了Internet6计划,准备首先在中国的若干高校搭建IPv6网络,形成一个大规模的IPv6研究和试验网络。

目前 FreeBSD、Solaris、Linux、Unix上都已经有了IPv6协议栈的实现,同时许多大厂商宣称,即将在产品中支持IPv6,如Cisco、Nortel Networks、Sun、Microsoft等。

以Cisco为例,其路由器操作系统IOS从版本12.1已开始支持IPv6,并且IOS的后续版本将加以改进,提高IPv6的性能,而且 硬件平台也将采用支持该协议的配置。

Microsoft也已经提供了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平台的IPv6协议栈,并且即将在其流行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中加入IPv6的支持。

由于支持 移动节点以及自动配置特性, IPv6成为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一个机遇。

目前,制订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标准的3GPP已经在5月份决定在下一代移动技术的基本协议中采用IPv6。

与此同时,Nokia等公司还宣布,将在其2.5G和3G网络中全面采用IPv6,并已成功进行了相关试验。

而且,为了推广IPv6在世界的普及,由Cisco、 Nortel、Microsoft、Lucent、Nokia、3Com等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了IPv6论坛,并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行2~3届IPv6全球峰会。

到目前为止,IPv6论坛分别在法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加拿大召开了IPv6全球峰会,并与UMTS论坛、3GPP以及欧洲通信标准委员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对IPv6的普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IPv6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

据国际著名ISP和权威人士估计,2003年IPv6网络将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之后IPv4和IPv6将保持长时间共存,并最终过渡到IPv6。

如何实现IPv4向IPv6的平稳过渡是IPv6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成功的关键。

而且,在技术层面上,IPv6目前只完成了初步的标准化工作,其中很多新特性在IETF仍处于研究、制订标准草案阶段,比如DNS发现、流标识的语义、IPv6在3GPP中的应用、API、域间组播路由、以及地址分配等。

IPv6在标准化方面的进展对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非常重要。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及关键技术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

网络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网络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同时调动数百万台计算机完成某一个计算任务,能汇集数千科学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项科学试验,还可以让分布在各地的人们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面对面交流。

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网络研究起源于过去十年美国政府资助的高性能计算科研项目。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大型的科研设备、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等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微软公司把开发力量集中在数据网络上,关注使用网络共享信息,而不是网络的计算能力,这反映了学术和研究领域内的分歧。

事实上,很多用于学术领域的网络技术都能够成为商业应用。

Globus是美国阿贡(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网络技术研发项目,全美1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目。

Globus对资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务及数据管理等网络计算的关键理论进行研究,开发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络计算工具软件,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络试验平台,开发适合大型网络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程序。

目前,Globus技术已在美国航天局网络、欧洲数据网络、美国国家技术网络等8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2005年8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网络计算,与Globus合作开发开放的网络计算标准,并宣称网络的价值不仅仅限于科学计算,商业应用也有很好的前景。

网络计算和Globus从开始幕后走到前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网络技术,由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支持建设的中国国家网络项目在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软件、网络环境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具有18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支持网络研究和网络应用的网络试验床——中国国家网络,已于2005年12月21日正式开通运行。

这意味着通过网络技术,中国已能有效整合全国范围内大型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形成一个强大的计算平台,帮助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等实现计算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和协同合作。

网络的关键技术网络的关键技术有网络结点、宽带网络系统、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应用层的可视化工具。

网络结点是网络计算资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服务器、集群系统、MPP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等。

宽带网络系统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

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用来解决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

任务调度工具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网络计算主要是科学计算,它往往伴随着海量数据。

如果把计算结果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摆脱理解数据的困难。

这需要开发能在网络计算中传输和读取,并提供友好用户界面的可视化工具。

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网络计算通常着眼于大型应用项目,按照Globus技术,大型应用项目应由许多组织协同完成,它们形成一个“虚拟组织”,各组织拥有的计算资源在虚拟组织里共享,协同完成项目。

对于共享而言,有价值的不是设备本身而是实体的接口或界面。

从技术角度看,共享是资源或实体间的互操作。

Globus技术设定,网络环境下的互操作意味着需要开发一套通用协议,用于描述消息的格式和消息交换的规则。

在协议之上则需要开发一系列服务,这与建立在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上的万维网服务原理相同。

在服务中先定义应用编程接口,基于这些接口再构建软件开发工具。

Globus网络计算协议建立在网际协议之上,以网际协议中的通信、路由、名字解析等功能为基础。

Globus协议分为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和应用层五层。

每层都有各自的服务、应用编程接口和软件开发工具、上层协议调用下层协议的服务。

网络内的全局应用都需通过协议提供的服务调用操作系统。

构造层功能是向上提供网络中可供共享的资源,是物理或逻辑实体。

常用的共享资源包括处理能力、存储系统、目录、网络资源、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池、计算机集群等。

连接层是网络中网络事务处理通信与授权控制的核心协议。

构造层提交的各资源间的数据交换都在这一层控制下实现的。

各资源间的授权验证、安全控制也在此实现。

资源层的作用是对单个资源实施控制,与可用资源进行安全握手、对资源做初始化、监测资源运行状况、统计与付费有关的资源使用数据。

汇集层的作用是将资源层提交的受控资源汇集在一起,供虚拟组织的应用程序共享、调用。

为了对来自应用的共享进行管理和控制,汇集层提供目录服务、资源分配、日程安排、资源代理、资源监测诊断、网络启动、负荷控制、账户管理等多种功能。

应用层是网络上用户的应用程序,它先通过各层的应用编程接口调用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服务调用网络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

应用程序的开发涉及大量库函数。

为便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构建支持网络计算的库函数。

目前,Globus体系结构已为一些大型网络所采用。

研究人员已经在天气预报、高能物理实验、航空器研究等领域开发了一些基于Globus网络计算的应用程序。

虽然这些应用仍属试验性质,但它证明了网络计算可以完成不少超级计算机难以胜任的大型应用任务。

可以预见,网络技术将很快掀起下一波互联网浪潮。

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

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

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

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

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

预计在最近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分布式超级计算 分布式超级计算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超级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并用网络中间件软件“粘合”起来,形成比单台超级计算机强大得多的计算平台。

分布式仪器系统 分布式仪器系统使用网络管理分布在各地的贵重仪器系统,提供远程访问仪器设备的手段,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方便用户的使用。

数据密集型计算 并行计算技术往往是由一些计算密集型应用推动的,特别是一些带有巨大挑战性质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对高性能并行体系结构、编程环境、大规模可视化等领域的研究。

数据密集型计算的应用比计算密集型的应用多得多,它对应的数据网络更侧重于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计算网络则更侧重于计算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领域独占鳌头的项目是欧洲核子中心开展的数据网络(DataGrid)项目,其目标是处理2005年建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源源不断产生的PB/s量级实验数据。

远程沉浸 这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化虚拟现实环境。

它是对现实或历史的逼真反映,对高性能计算结果或数据库可视化。

“沉浸”是指人可以完全融入其中:各地的参与者通过网络聚集在同一个虚拟空间里,既可以随意漫游,又可以相互沟通,还可以与虚拟环境交互,使之发生改变。

目前,已经开发出几十个远程沉浸应用,包括虚拟历史博物馆、协同学习环境等。

远程沉浸可以广泛应用于交互式科学可视化、教育、训练、艺术、娱乐、工业设计、信息可视化等许多领域。

信息集成 网络最初是以集成异构计算平台的身份出现,接着进入分布式海量数据处理领域。

信息网络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架构和大量的中间件,向用户提供“信息随手可得”式的服务。

网络信息集成将更多应用在商业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应用程序和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能进行无缝融合和沟通,从而形成崭新的商业机会。

信息集成如信息网络、服务网络、知识网络等,是近几年网络流行起来的应用方向。

2002年,Globus联盟和IBM在全球网络论坛上发布了开放性网络服务架构及其详细规范,把Globus标准与支持商用的万维网服务标准结合起来。

2004年,Globus联盟、IBM和惠普(HP)等又联合发布了新的网络标准草案,把开放性网络服务架构详细规范I转换成6个用于扩展万维网服务的规范,网络服务已与万维网服务彻底融为一体,标志着网络商用化时代的来临。

网络技术的发展,标准是关键。

就像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核心一样,构建网络计算也需要对核心——标准协议和服务进行定义。

目前,一些标准化团体正在积极行动。

迄今为止,网络计算虽还没有正式的标准,但在核心技术上,相关机构与企业已达成一致,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与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合作开发的Globus 计算工具软件已成为网络计算实际的标准,已有12家著名计算机和软件厂商宣布将采用Globus 计算工具软件。

作为一种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基础设施,Globus 计算工具软件提供了构建网络应用所需的很多基本服务,如安全、资源发现、资源管理、数据访问等。

目前所有重大的网络项目都是基于Globus 计算工具软件提供的协议与服务的。

除了标准以外,安全和可管理性、人才的缺乏也是网络计算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否则它将无法成为企业的商业架构。

在真正实现商业应用之前,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即便如此,构建全球网络的前景仍是无法抗拒的。

internet搜索引擎概述论文怎么写??(范文)

Internet搜索引擎概述摘要:对基于lnternet的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分类、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评价标准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局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搜索引擎,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1 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其分类搜索引擎,即search engine,这一词在国内外因特网领域中被广泛的使用,然而。

它的含义却不尽相同。

在美国。

搜索引擎通常指的是基于因特网的搜索引擎,它们收集因特网上几千万到几亿个网页,并且每一个网页上的每一个词都被搜索引擎所收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文检索,典型的如Goog|e,ln[oseek,HotBot。

在中国,搜索引擎通常指的是基于网站目录的搜索服务或者是特定网站的搜索服务,前者如搜狐、新浪等公司开发的网站搜索服务,后者如Chinaren网站提供的全文检索服务。

而本文研究的搜索引擎是指一种基于lntemet的信息查询工具,即一种基于lnternet的信息查询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标引和信息检索三个主要部分。

现有的搜索引擎基本上分为三类:1.1 single search engine(独立搜索引擎) 它的特点是仅在搜索引擎自身的数据库检索信息,比如Yahoo。

1.2 Meta search engine(元搜索引擎) 它在检索信息时通过调用其它多个独立的搜索引擎来完成检索功能,并且能够将从多个独立搜索引擎查询的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比如删除重复结果、校验连接、结果按照相关度排序等。

元搜索引擎本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自己的数据库。

由于不同的元搜索引擎挂接的独立搜索引擎各不相同,且各自独立的搜索引擎在查询语法上的差别较大,使得元搜索引擎本身仅支持AND、0R、N0T等简单的语法操作,返回的结果只能满足“最低常用分母”,即不能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

1.3 Net search engine(网络搜索软件) 就是网络用户可以将相应的搜索软件下载至本地的计算机上,安装查询,这是一种具有网络查询功能的离线浏览器。

相对于元搜索引擎,它可以灵活地控制输出结果,其最大特点是方便用户使用和能快速地查询网络相关资源。

2 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构成用户检索信息时,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的查询要求,按照一定的算法从索引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信息返回给用户。

为了保证用户查找信息的精度和新鲜度。

对于独立的搜索引擎而言.还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独立搜索引擎中的索引数据库中的信息是通过一种叫做网络蜘蛛(spider)的程序软件定期在网上爬行,通过访问公共网络中公开区域的每一个站点采集网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然后利用索引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自动标引,创建一个可供用户按照关键字等进行查询的web页索引数据库,搜索软件通过索引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

所以,一般的搜索引擎主要由网络蜘蛛、索引和搜索软件三部分组成.网络蜘蛛。

是一个功能很强的程序,它会定期根据预先设定的地址去查看对应的网页,如网页发生变化则重新获取该网页,否则根据该网页中的链接继续去访问。

网络蜘蛛访问页面的过程是对互连网上信息遍历的过程。

为了保证网络蜘蛛遍历信息的广度,一般事先设定_ 些重要的链接,然后进行遍历。

在遍历的过程中不断记录网页中的链接,不断地遍历下去,直到访问完所有的链接。

索引软件。

网络蜘蛛将遍历搜索集得到的网页存放在数据库中。

为了提高检索的效率,需要建立索引。

索引一般为倒排档索引。

搜索软件。

该软件用于筛选索引数据库中无数的网页信息,选择出符合用户检索要求的网页并对它们进行分级排序。

然后将分级排序后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3 搜索引擎的主要性能评价指标3.1 搜索引擎建立索引的方法 数据库中的索引一般是按照倒排文档的文件格式存放,在建立例排索引的时候,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选项。

有些搜索引擎对于信息页面建立全文索引;而有些只建立摘要部分,或者是段落前面部分的索引;还有些搜索引擎,比如Google建立索引的时候,同时还考虑超文本的不同标记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如粗体、大字体显示的东西往往比较重要;放在锚链中的信息往往是它所指向页面的信息的概括,所以用它来作为所指向的页面的重要信息。

Google、infoseek还在建立索引的过程中收集页面中的超链接。

这些超链接反映了收集到的信息之间的空间结构,利用这些结果信息可以提高页面相关度判别时的准确度。

由于索引不同,在检索信息时产生的结果会不同。

3.2 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搜索引擎所支持的检索功能的多少及其实现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检索效果的好坏,所以网络检索工具除了要支持诸如布尔检索、邻近检索、截词检索、字段检索等基本的检索功能之外,更应该根据网上信息资源的变化,及时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高级检索功能。

另外,由于中文信息特有的编码不统一问题,所以如果搜索引擎能够实现不同内码之间的自动转换,用户就会全面检索大陆、港台乃至全世界的中文信息。

这样不但提高了搜索引擎的质量,而且会得到用户的支持。

3.3 搜索引擎的检索效果 检索效果可以从响应时间、查全率、查准率和相关度方面来衡量。

响应时间是用户输入检索式开始查询到检出结果的时间。

查全率是指一次搜索结果中符合用户要求的数目与和用户查询相关的总数之比;查准率是指一次搜索结果集中符合用户要求的数目与该次搜索结果总数之比;相似度是指用户查询与搜索结果之间相似度的一种度量。

虽然由于无法估计网络上与某个检索提问相关的所有信息数量。

所以目前尚没有定量计算查全率的更好方法,但是它作为评价检索效果的指标还是值得保留。

查准率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方面表示搜索引擎对搜索结果的排序,另一方面却体现了搜索引擎对垃圾网页的抗干扰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搜索引辇应该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或者有极大的相似度。

3.4 搜索引擎的受欢迎程度 搜索引擎的受欢迎程度体现了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偏爱程度,知名度高、性能稳定和搜索质量好的搜索引擎很受用户的青睐。

搜索引擎的受欢迎程度也会随着它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的变化而动态的变化。

搜索引擎的服务水平和它所收集的信息量、信息的新鲜度和查询的精度相关。

随着各种新的搜索技术的出现,智能化的、支持多媒体检索的搜索引擎将越来越受用户的欢迎。

另外,搜索引擎的信息占有量也可以作为评价搜索引擎性能的指标。

综上所述,评价搜索引擎的性能指标可以概括为:a.建立索引的方法(全文索引,部分索引,按重要程度索引等);b.检索功能(支持的检索技术,多媒体检索,内码处理等);C.查询效果(响应时间,查全率,查准率,相关度);d.受欢迎程度;e.信息占有量。

4 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局限2001年Roper的调查指出,36% 的互连网用户一个星期花超过2个小时的时间在网上搜索;71% 的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遇到过麻烦;平均搜索12分钟以后发现搜索受挫。

另一项由Keen所做的调查显示,31% 的人使用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网上查找答案的半数以上都不成功。

从这些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

目前的搜索引擎仍然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搜索引擎对信息的标引深度不够 目前,搜索引擎检索的结果往往只提供一些线形的网址和包括关键词的网页信息,与人们对它的预期存在较大的距离,或者返回过多的无用信息,或者信息丢失,特别是对特定的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显得无能为力。

4.2 搜索引擎的信息量占有不足 作为搜索引擎必须占有相当大的信息量才能具有一定的查全率和实用性。

目前还没有一种覆盖整个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

4.3 搜索引擎的查准率不高 分析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网上信息数量巨大、内容庞大、良莠不齐,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搜索引擎的索引工作由程序自动完成,根据网页中词频及词的位置等因素确定关键词,有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将一些与网页主题并不相关的热门词汇以隐含方式放在页面上,并重复多次,从而造成查准率低。

4.4 检索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 目前许多搜索引擎的查询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只提供分类查询方式和关键词查询方式。

不能从文献的多个方面对检索提问进行限制,只能就某一关键词或者概念进行笼统的检索。

4.5 搜索引擎自身的技术局限像目前部分搜索引擎还不能支持对多媒体信息的检索。

造成上述信息检索困难的原因实质在于搜索引擎对要检索的信息仅仅采用机械的词语匹配来实现,缺乏知识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也就是说搜索引擎无法处理用户看来是非常普通的常识性知识,更不能处理随用户不同而变化的个性化知识、随地域不同而变化的区域性知识以及随领域不同而变化的专业性知识等等。

5 搜索引擎未来的发展趋势新一代搜索引擎的发展目标就是采用新兴的搜索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易用、更精确的搜索工具来满足用户的信息查询需要。

技术上,应该在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上有所突破,以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为主,并使用向导技术。

下面就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虎跃云 » 深入解析HTTPS连接:原理、工作流程与未来发展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huhuidc

复制已复制
262730666复制已复制
13943842618复制已复制
262730666@qq.com复制已复制
0438-7280666复制已复制
微信公众号
huyueidc_com复制已复制
关注官方微信,了解最新资讯
客服微信
huhuidc复制已复制
商务号,添加请说明来意
contact-img
客服QQ
262730666复制已复制
商务号,添加请说明来意
在线咨询
13943842618复制已复制
工作时间:8:30-12:00;13:30-18:00
客服邮箱
服务热线
0438-7280666复制已复制
24小时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