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周边资讯 » 正文

探究12306服务器规模:究竟有多少台服务器? (探究12×2画图方式)

探究12306服务器规模:究竟有多少台服务器?揭秘网络时代的铁路运输票务巨兽背后的技术支撑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票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常态。

而当我们提及火车票购票平台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中国的铁路票务巨头——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抢票神网”网站(网站网址固定为官网:)。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票务服务平台之一,它承载着巨大的流量和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

本文将聚焦于这个关键话题:究竟有多少台服务器支撑着这个重要的铁路票务系统?让我们共同揭开这一数字背后的技术面纱。

为了更加直观展示分析过程,我们将采用探究性的分析框架,采用探究式的分析框架(探究式画图方式),深入解析这个话题。

以下的分析,纯属作者通过多渠道信息收集和数据研究的结果。

具体的数字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更新有所变化。

一、引言

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别的票务服务平台,其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来支撑其稳定运行。

在节假日高峰期,尤其是春运期间,该平台的访问量会达到惊人的高度,对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了解背后的服务器规模不仅关乎技术层面,更是对整体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考量。

二、初步了解服务器规模的概念框架

在探讨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器规模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展开分析。一般而言,服务器的规模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网站的用户数量、在线交易量、数据传输量、处理速度等。而具体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这样的大型在线票务系统,服务器的规模还要考虑到其独特的业务特点和技术架构。我们可以根据服务器的角色和功能将其分类讨论。比如:有专门处理票务信息的数据库服务器群、处理用户请求的交互服务器群以及用于负载均衡的分布式服务器群等。因此,在探究服务器规模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例如:使用不同的服务部署架构(如负载均衡架构、高可用性架构等)来计算所需的服务器数量。还需要考虑服务器集群的规模扩展能力、冗余备份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服务器数量估算。值得注意的是,具体数字并非公开透明信息,需要借助多方数据来源和技术分析才能逐渐接近真实情况。一些相关的报道和新闻可以提供线索和数据区间。例如行业报告或政府招标信息可能透露某些具体的数字范围或大致的规模。另外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分析报告也可以提供类似的线索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个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服务器规模问题但需要注意这些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探究式的分析框架逐步深入解析这个问题以便更直观地理解这个问题并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假设开始探究整个系统可能包含的不同类型服务组件包括票务处理组件、用户请求处理组件、数据传输和处理组件等每一种组件都可能包含多台服务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功能例如票务处理组件可能包括票务数据库服务器、票务处理逻辑服务器等每种类型的服务器可能需要多台以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这就涉及到基本的规模和配置问题。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服务部署方式这包括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如CPU数量、内存大小硬盘存储能力等以及软件配置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未来扩展能力等因素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技术知识和数据进行分析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探究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服务部署方式以及服务器的配置等信息来估计这个系统大致需要的服务器数量不过由于缺乏公开准确的数字信息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而只能给出可能的估计和分析框架这个分析的框架将为我们提供更清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技术挑战和系统架构的深度复杂性从而为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思考基础。

三、结论总结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背后的服务器规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架构服务部署配置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和政府信息因此具体数字难以获取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框架进行推理和估算这种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型在线票务系统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对整个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启示通过对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器规模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时代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架构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服务亿万用户的大型系统来说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继续在技术研究和创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由于缺乏确切的数字信息我们无法给出关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具体服务器数量的确切答案但我们的分析和探究过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个问题背后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和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如何分析和探究类似问题的方法论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例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探究式分析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更多疑问请登陆官方网站了解相关信息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获取更权威的解答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本文的分析和观点。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


路由器、交换器、服务器等有什么具体用途?

HUB就是 集线器 交换机 已快推出历史舞台了.. 具体看下面… (多给点分吧….解释好累哦) 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

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多少年来,路由器的发展有起有伏。

90年代中期,传统路由器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

ATM交换机取而代之,成为IP骨干网的核心,路由器变成了配角。

进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网又成为瓶颈,路由器东山再起,Gbps路由交换机在1997年面世后,人们又开始以Gbps路由交换机取代ATM交换机,架构以路由器为核心的骨干网。

附: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

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

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

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

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

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

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

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

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

这种互连方式在与外部网络互连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网络沟通,而不管传送的信息是什么。

1.2 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的协议有关,我们讨论限于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

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

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

IP路由器只转发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

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网络中的设备用它们的网络地址(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互相通信。

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

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

IP地址的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定义网络号,另一部分定义网络内的主机号。

目前,在Internet网络中采用子网掩码来确定IP地址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32bit,并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并规定,子网掩码中数字为“1”所对应的IP地址中的部分为网络号,为“0”所对应的则为主机号。

网络号和主机号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

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其网络号必须是相同的,这个网络称为IP子网。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号的IP地址之间进行,要与其它IP子网的主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同一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或网关(gateway)出去。

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们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多个IP子网。

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号要求与所连接的IP子网的网络号相同。

不同的端口为不同的网络号,对应不同的IP子网,这样才能使各子网中的主机通过自己子网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组送到路由器上 2 路由原理 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

“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

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

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

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

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

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

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

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

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

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

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3 路由协议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

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

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

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

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

当然,各种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宽和CPU资源。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网络中动态路由通常作为静态路由的补充。

当一个分组在路由器中进行寻径时,路由器首先查找静态路由,如果查到则根据相应的静态路由转发分组;否则再查找动态路由。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BGP-4。

下面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3.1 RIP路由协议 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 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

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

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

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RIP使用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

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

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OSPF路由协议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连,0SPF随之产生。

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1ETF)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

0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

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

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

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

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它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3.3 BGP和BGP-4路由协议 BGP是为TCP/IP互联网设计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

它既不是基于纯粹的链路状态算法,也不是基于纯粹的距离向量算法。

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换网络可达信息。

各个自治域可以运行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

BGP更新信息包括网络号/自治域路径的成对信息。

自治域路径包括到达某个特定网络须经过的自治域串,这些更新信息通过TCP传送出去,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扩大的需要,BGP还在不断地发展。

在最新的BGp4中,还可以将相似路由合并为一条路由。

3.4 路由表项的优先问题 在一个路由器中,可同时配置静态路由和一种或多种动态路由。

它们各自维护的路由表都提供给转发程序,但这些路由表的表项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可通过配置各路由表的优先级来解决。

通常静态路由具有默认的最高优先级,当其它路由表表项与它矛盾时,均按静态路由转发。

4 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寻径结果,因此选择路由算法一定要仔细。

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2)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

由于路由器分布在网络联接点上,所以在它们出故障时会产生严重后果。

最好的路由器算法通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被证实是可靠的。

——(4)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

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

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

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5)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例如,某个网段发生故障,路由算法要能很快发现故障,并为使用该网段的所有路由选择另一条最佳路径。

路由算法按照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静态和动态、单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级、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内和域间、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

前面几种的特点与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着重介绍链路状态和距离向量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Bellman-Ford算法)则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邻近结点上。

从本质上来说,链路状态算法将少量更新信息发送至网络各处,而距离向量算法发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邻接路由器。

由于链路状态算法收敛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离向量算法更不易产生路由循环。

但另一方面,链路状态算法要求比距离向量算法有更强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内存空间,因此链路状态算法将会在实现时显得更昂贵一些。

除了这些区别,两种算法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能很好地运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种不同的度量标准去决定最佳路径。

复杂的路由算法可能采用多种度量来选择路由,通过一定的加权运算,将它们合并为单个的复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为寻径的标准。

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径长度、可靠性、时延、带宽、负载、通信成本等 5 新一代路由器 由于多媒体等应用在网络中的发展,以及ATM、快速以太网等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网络的带宽与速率飞速提高,传统的路由器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

因为传统路由器的分组转发的设计与实现均基于软件,在转发过程中对分组的处理要经过许多环节,转发过程复杂,使得分组转发的速率较慢。

另外,由于路由器是网络互连的关键设备,是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通信的一个“关口”,对其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路由器中各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增加了CPU的负担,这样就使得路由器成为整个互联网上的“瓶颈”。

传统的路由器在转发每一个分组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包括路由查找、访问控制表匹配、地址解析、优先级管理以及其它的附加操作。

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影响了路由器的性能与效率,降低了分组转发速率和转发的吞吐量,增加了CPU的负担。

而经过路由器的前后分组间的相关性很大,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组往往连续到达,这为分组的快速转发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与依据。

新一代路由器,如IP Switch、Tag Switch等,就是采用这一设计思想用硬件来实现快速转发,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性能与效率。

新一代路由器使用转发缓存来简化分组的转发操作。

在快速转发过程中,只需对一组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组的前几个分组进行传统的路由转发处理,并把成功转发的分组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和下一网关地址(下一路由器地址)放人转发缓存中。

当其后的分组要进行转发时,茵先查看转发缓存,如果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与转发缓存中的匹配,则直接根据转发缓存中的下一网关地址进行转发,而无须经过传统的复杂操作,大大减轻了路由器的负担,达到了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目标。

———— 集线器,英文名又称Hub,在OSI模型中属于数据链路层。

价格便宜是它最大的优势,但由于集线器属于共享型设备,导致了在繁重的网络中,效率变得十分低下,所以我们在中、大型的网络中看不到集线器的身影。

如今的集线器普遍采用全双工模式,市场上常见的集线器传输速率普遍都为100Mbps。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集线器的几个概念:共享型 集线器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共享型模式,就是指在有一个端口在向另一个端口发送数据时,其他端口就处于“等待”状态。

为什么会“等待”呢?举个例子来说,其实在单位时间内A向B发送数据包时,A是发送给B、C、D三个端口的(该现象即紧接下文介绍的IP广播),但是只有B接收,其他的端口在第一单位时间判断不是自己需要的数据后将不会再去接收A发送来的数据。

直到A再次发送IP广播,在A再次发送IP广播之前的单位时间内,C,D是闲置的,或者CD之间可以传输数据。

如图1,我们可以理解为集线器内部只有一条通道(即公共通道),然后在公共通道下方就连接着所有端口。

IP广播 所谓IP广播(也称:群发),是指集线器在发送数据给下层设备时,不分原数据来自何处,将所得数据发给每一个端口,如果其中有端口需要来源的数据,就会处于接收状态,而不需要的端口就处于拒绝状态。

举个例子来说:在网内时,当客户端A发送数据包给客户端B时,集线器便将来自A的数据包群发给每一个端口,此时B就处于接收状态,其它端口则处于拒绝状态;在网外也如此,当客户端A发送域名“”时,通过集线器,然后经过DNS域名解析把IP地址(202.108.36.172)发回给集线器。

此时,集线器便群发给所有接入的端口,需要此地址的机器便处于接收状态(客户端A处于接收状态),不需要则处于拒绝状态。

单位时间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一个名词了,也可以理解为Hub的工作频率,比如工作频率为33MHz的Hub,那么在单位时间内Hub能做什么事呢?上面在解释共享型的时候已经举了个例子,但是有一点在这需要解释的是,比如我们有的时候会看到A在向B发送数据的“同时”,C也在向D传送数据,这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也确实是这样,那为什么会看起来2者同时在进行呢?因为A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内发送数据给B的时候,由于广播的原因,B、C、D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内会同时接受广播,但是C,D会从第2个单位时间开始拒绝接收A发来的数据,因为C和D已经判断出这些数据不是他们需要的数据。

而且在第2个单位时间的时候C也发送一个数据广播,A,B,D都接受,但是只有D会接收这些数据。

这些操作只用2到3个单位时间,但是我们却很难察觉到,感觉上就是在同时“进行”一样。

—– 交换”和“交换机”最早起源于电话通讯系统(PSTN)。

我们以前经常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时常看到有人在电话机旁狂摇几下(注意不是拨号),然后就说:跟我接XXX,话务接线员接到要求后就会把相应端线头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话。

其实这就是最原始的电话交换机系统,只不过它是一种人工电话交换系统,不是自动的,也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程控交换机,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程控交换机也就是在这个电话交换机技术上发展而来的。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和发展之中。

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和电子交换。

早在1878年就出现了人工交换机,它是借助话务员进行话务接续,显然其效率是很低的。

15年后步进制的交换机问世,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人工时代迈入机电交换时代。

这种交换机属于“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户可以通过话机拨号脉冲直接控制步进接续器做升降和旋转动作。

从而自动完成用户间的接续。

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接续,但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与机械磨损严重等缺点。

直到1938年发明了纵横制(cross bar)交换机才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相对于步进制交换机,它有两方面重要改进:1.利用继电器控制的压接触接线阵列代替大幅度动作的步进接线器,从而减少了磨损和杂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续速度;2.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方式,这样用户的拨号脉冲不在直接控制接线器动作,而先由记发器接收,存储,然后通过标志器驱动接线器,以完成用户间接续。

这种间接控制方式将控制部分与话路部分分开,提高了灵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

由于纵横制交换机具有一系列优点,因而它在电话交换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现在,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和我国少数地区的公用电话通信网仍在使用纵横交换机 随着半导体器件和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迅速发展,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机电式交换结构,使之走向电子化。

美国贝尔公司经过艰苦努力于1965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机(No.1 ESS),这一成果标志着电话交换机从机电时代跃入电子时代,使交换技术发生时代的变革。

由于电子交换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便于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务等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

在发展过程中相继研制出各种类型的电子交换机。

二、交换机的分类 就控制方式而论,主要分两大类: 1、布线逻辑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过布线方式实现交换机的逻辑控制功能,通常这种交换机仍使用机电接线器而将控制部分更新成电子器件,因此称它为布控半电子式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相对于机电交换机来说,虽然在器件与技术上向电子化迈进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继承与保留了纵横制交换机布控方式的弊端,体积大,业务与维护功能低,缺乏灵活性,因此它只是机电式向电子式演变历程中的过度性产物。

2、存储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将用户的信息和交换机的控制,维护管理功能预先变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内。

当交换机工作时,控制部分自动监测用户的状态变化和所拨号码,并根据要求执行程序,从而完成各种交换功能。

通常这种交换机属于全电子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称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或简称为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按用途可分为市话,长话和用户交换机; 按接续方式可分为空分和时分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按信息传送方式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由于程控空分交换机的接续网络(或交换网络)采用空分接线器(或交叉点开关阵列),且在话路部分中一般传送和交换的是模拟话音信号,因而习惯称为程控模拟交换机,这种交换机不需进行话音的模数转换(编解码),用户电路简单,因而成本低,目前主要用作小容量模拟用户交换机。

程控时分交换机一般在话路部分中传送和交换的是模拟话音信号,因而习惯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随着数字通信与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各先进国家自60年代开始以极大的热情竞相研制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艰苦的努力,法国首先于1970年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程控数字交换系统E10,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数字交换时代。

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先进性和设备的经济性,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话业务,实现综合业务数字交换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程控数字交换的优越性愈加明显的展现出来。

目前所生产的中大容量的程控交换机全部为数字式的。

90年代后,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自行研制的大中型容量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程控局用交换机,典型的如深圳华为公司的C&C08系列、西安大唐的SP30系列、深圳中兴的ZXJ系列等等,这些交换机的出现,表明在窄带交换机领域,我们国家的研发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的交换机系统逐渐融合ATM、无线通信、接入网技术、HDSL、ASDL、视频会议等先进技术。

可以想象,今后的交换机系统,将不仅仅是语音传输系统,而是一个包含声音、文字、图象的高比特宽带传输系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

IP电话就是其应用一例。

世界上传统交换机厂商目前正努力研制,并通过与计算机厂商的合作和交流,来达到这一目的。

三、交换机的现在与将来——程控交换机的特点与技术动向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有机结合的

如何测试两台linux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速度?有什么命令或软件可以做到?详细些。

iperf,具体要纤细直接去看文档,简单给列条测试:(TCP和UDP知只是两种传输数据的协议)。

TCP测试:

1、客户端执行:./iperf -c host -i 1 -w 1M,其中-w表示TCP window size,host需替换成服务器地址。

2、服务器执行:./iperf -s -i 1 -w 1M 这裏是指定windows如果是 iperf -s则windwos默认大小为8kbyte/s 。

扩展资料:

优势:稳定性。

Linux系统是众所周知最具稳定性的系统;事实上,以Linux系统的美国服务器用户在出现系统崩溃的反馈上比例非常少。

这对于用户来说,特别是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用户特别有价值,因为服务器系统一旦崩溃对企业的业务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与windows相比,Linux处理不运行的进程的能力远高于windows,因为正是这些进程影响了windows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网吧的电脑无盘系统究竟该怎么搞?300台左右的电脑,对服务器和交换机以及网络环境有什么样子的要求?

现在好多网吧用的是锐起无盘系统,三里桥几个大网吧都用的这个。

服务器最好专业点的,稳定。

小规模的可以自己组装机器做服务器使用。

网络环境当然越好越好了。

下面转个文章你参考下。

一、安装服务器系统1、安装服务器硬件。

两块160GB的盘接1520阵列上面做读,四块80GB的盘接1640上面做写,将剩下的80GB划分为:C盘10GB,其余暂时不用理会。

2、安装系统。

首先按正常方式将2003系统安装到一块80GB的硬盘上面,装好主板、显卡、网卡、阵列卡驱动,并打好所有安全补丁。

(不建议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之类的东西。

)设置服务器计算机名为:“NXPSER”,所属工作组为:“SUBOY”。

3、设置用户。

打开 “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将管理员用户“Administrator”改为“lsuboy,并设置密码为:0(*)_(*)0 。

并新建“Administrator”这个用户,密码为空,加入“Guests”组,并从“Users”组删除。

将基它多余的用户全部删除只留下lsuboy Administrator Guests这三个用户,并将Guests禁用。

4、设置安全选项。

在“运行”里输入“”打开组策略窗口,选择“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下面找到“使用空白密码的本地用户只允许控制台登录”改为“已停用”。

清空“可远程访问的注册表路径”、“可匿名访问的共享”、“可匿名访问的命名管道”三项中的所有内容。

将“允许未登录前关机”改为“已启用”。

在“用户权利指派”里找到“拒绝从网络访问这台计算机”项中添加“lsuboy”这个用户。

阻止管理员从网络登录服务器。

5、停止危险服务。

打开“计算机管理”—“服务”将下面几个服务:“Remote Registry”、“Task Scheduler”、“Telnet”、“Terminal Services”停止并由“自动”改为“禁用”。

6、划会磁盘。

打开“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将服务器系统盘剩余部分划分为一个分区:盘符为“I”,卷标为:“BACKUP”。

将读阵列划分为:D盘30GB、E盘150GB、剩下的为F盘,盘符分别为:“SYSIMG”、“ONLINEGAME”、“LOCALGAME”。

全部格式化为“NTFS”分区,并在每个盘下面建立一个“IMG”的目录。

将写阵列分为:G盘70GB,H盘30GB其余空间不用理会,卷标分别为:“CLIENT”、“SWAPIMG”。

全部格式化为“NTFS”分区,并在G盘建立“CLIENT”和“BACK”两个目录,在H盘建立“IMG”目录。

7、设置IP地址。

将的网卡IP地址设为:“192.168.1.100”,掩码为:“255.255.255.0”,其它全部留空。

将另一块网卡IP设为:“192.168.1.110”,掩码为:“255.255.255.0”,其它全部留空。

8、至此服务器上除了无盘软件以外,其它全部安装完成,接下来安装DOS工具箱并马上备份一次服务器系统到I盘上面,以免等下无盘软件安装出错破坏服务器系统。

9、安装锐起服务端。

按照正常方法安装锐起服务端程序,装完以后,打开“计算机管理”—“服务”,找到并停止“锐起无盘XP辅助服务”和“锐起无盘XP数据服务”。

首先破解管理器和辅助服程序务,复制下面两个破解文件:“”、“”到锐起安装目录(默认为:C:\Program Files\Richtech\DlxpServ)并覆盖原文件。

启动刚才停止的两个锐起服务。

打开“锐起无盘管理器”因为是第一次打开所以会出现“设置默认目录”的对话框,在里面设置“默认磁盘目录”为“D:\IMG”,“默认工作站目录”为“G:\CLIENT”,“默认还原点目录”为“G:\BACK”。

设置好以后将进入“锐起无盘XP管理器”窗口。

以下操作全是在“锐起无盘XP管理器”窗口进行。

单击工具栏中的“磁盘管理”,打开“磁盘管理”对话框,将里面默认的磁盘“WINXP”删除。

然后单击“新增”,出现“新增磁盘”对话框,在“磁盘名称”中输入:“SYSTEM”,“磁盘容量”中输入“5”,“映象文件”指定为:“D:\IMG\”。

然后单击“确定”。

依次按照下面的参数建立其它三个磁盘:磁盘名称磁盘容量映象文件ONLINEGAME120E:\IMG\80F:\IMG\10H:\IMG\建立了上面的四个磁盘以后,单击“退出”按扭,回到“锐起无盘XP管理器”窗口。

磁盘建好选项了,单击工具栏上面的“选项配置”,打开“选项配置”对话框。

在“加入方式”中选择“全自动加入工作站”,让工作站实现自动编号,省去手工一台一台输入IP、机器号的麻烦。

“名称前缀”就是工作站电脑名的字母部分,设为你想要的名字,我这里设为“NXP”,“名称编号”也就是工作站电脑名中数字部分的位数,我这里设为“3”,“启动网卡”暂且不管。

然后单击“编辑磁盘”按扭,进入“磁盘设置”对话框。

将左边的“WINXP”移动到右边,把右边刚建立的四个磁盘移动到左边,从上到下的顺序为:SYSTEM、ONLINEGAME、LOCALGAME、SWAPIMG。

设好以后单击“确定”按扭退出回到“选项配置”对话框。

然后进入“IP地址”选项卡,在IP列表中勾选服务器的两个IP地址。

这时候只要服务器的两块网卡都已经连到网络当中,这里就会出现刚才设好的两个IP地址。

在“起始IP”中输入“192.168.1.11”,“终止IP”输入“192.168.1.80”因为我这个客户只有45台工作站所以足够了(如果您的工作站比较多的话,就要把服务器网卡的IP址设到200以后了,要不然这里会把服务器的IP 也包括进去了,就会出问题)。

“子网掩码”输入“255.255.255.0”,去掉“启用写缓存”,然后单击“确定”回到“锐起无盘XP管理器”。

至此锐起服务端配置完毕,关闭“锐起无盘XP管理器”窗口。

再次打开“计算机管理”—“服务”找到并停止“锐起无盘XP辅助服务”和“锐起无盘XP数据服务”。

下面开始破解数据服务,将破解文件复制到锐起安装目录,完成数据服务的破解过程。

再次启动刚才停止的两个服务,可以看到四个IMG目录下面,已经分别有了四个IMG文件包了。

到些锐起无盘服务器已经完全安装好了。

下面开始说说工作站的安装了。

二、锐起工作站母盘安装1、安装一台有盘工作站的XP系统,我采用的是深度V5.7网吧专用版。

按照正常方法安装好XP系统。

并装工作站的显卡、声卡、摄像头等驱动程序。

2、用深度的优化工具优化一次,选择“网吧电脑优化模式”即可。

“额外优化选项”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单击下一步重新启动电脑即可优化生效。

3、设置工作站IP地址为:“192.168.1.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1.1”,DNS为:“202.96.128.86”,备用DNS为:“202.96.134.133”(如果您不是在深圳地区请将DNS改为你所在地区的地址)。

设置计算机名为:“NXP001”,所属工作组为:“SUBOY”(与服务器同属一个工作组)。

4、安装常用应用软件。

比如:千千静听、暴风、WINRAR、常用输入法等。

5、禁用服务。

打开“计算机管理”—“服务” 找到并禁用“Server”、“Computer Browser”、“Task Scheduler”这三个服务。

6、更改IDE驱动器模式。

打开“计算机管理”—“设备管理器” 将 “IDE ATA/ATAPI 控制器”下面的“IDE控制器”(我这里为:Intel(R) DBM Ultra ATA Storage Controller – 24CA )更改为 “标准双通道 PCI IDE控制器”具体操作为:在“IDE控制器”上面单击右键,选择“更新驱动程序”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随便选择一项,单击 下一步 接下来 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 单击 下一步 选择“不要搜索。

我要自己选择要安装的驱动程序” 单击 下一步 勾选 “显示兼容硬件” 在下面的列表框中 选择“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 单击 下一步 完成驱动程序的更新。

在提示 是否重新启动计算机的对话框中 选择“否”。

7、更改电源模式。

打开“计算机管理”—“设备管理器” 将 “计算机”下面的“ACPI Uniprocessor PC” 更改为“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ACPI) PC”。

方法同6。

在提示 是否重新启动计算机的对话框中 选择“是”重新启动电脑。

重启以后,会提示找到新的硬件,计算机会自动装完驱动程序。

注意:第6、7步是保证以后工作站换主板能否启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定要保证“IDE控制器”为“标准双通道 PCI IDE 控制器”,电源模式为“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ACPI) PC”。

否则以后换到别的主板上面不一定能进入桌面。

8、删除QOS,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将里面的Qos 数据包计划程序卸载掉。

如果没卸载的话,将来上传到服务器上面,工作站有可能会在滚动条这里进不了系统。

好了,下面开始安装 锐起客户端9、按照正常方式安装 “锐起无盘XP 客户端”。

安装完成以后,在出现的“系统配置”对话框中选择“使用网络连接”为“本地连接”,在“服务器IP地址”处输入锐起无盘服务器的IP地址即上面提到的“192.168.1.100”或“192.168.1.110”。

并且一定要勾选“启用换主板及换网卡启动功能”,以保证以后换主板或不同的网卡上面能够正常启动工作站。

在下面的列表框中勾选您所要用到的网卡。

全部设置完成以后单击“确定”完成安装过程。

10、破解客户端。

打开“计算机管理”—“服务”找到并停止两个锐起服务,然后把客户端破解文件“”复制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下面替换掉原来的文件。

然后重新启动刚才停掉的两个锐起服务。

至此,锐起无盘XP 客户端安装完成。

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后,会提示找到新硬件,按照提示直接下一步完成安装即可。

也许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后还会出现找到新硬件提示,再次单击下一步完成安装即可。

11、清除所有的临时文件,禁用页面文件,做好简单的系统优化,为上传系统做好准备。

三、工作站上传、调式1、将工作站由硬盘启动改为网络启动。

进入BIOS设置找到 “LAN BOOT”之类,由“Disabled”改为“Enabled” ,具体可参考主板说明文件。

按F10保存退出。

如是8139类的网卡可在开机显示”SHIFT + F10”的时候,按住右“SHIFT”键加 “F10”进入网卡启动设置画面,在第一项中选择“PXE”,第二项选择“Int 19” 最后按“F4”保存退出。

这时工作站应该能够无盘启动到显示“Richtech Diskless XP.”的画面。

这是因为虚拟盘里还没有系统,所以只能启动到这里。

2、设置超级用户。

关闭工作站电源,到服务器上打开“锐起无盘XP管理器”。

现在应该能够看到有一台工作站名为“NXP001”的机子。

选择这台机子,单击工具栏上面的“超级用户”按扭,出现“选择磁盘”对话框。

在这里应该有四个磁盘可以选择。

勾,LOCALGAME为本地游戏盘,SWAPIMG为页面文件、临时文件盘。

因为我们这里是要上传系统,也就是要更新SYSTEM里的内容,所以只勾选这一个就可以了,当然全部勾选也可以,最好是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更新哪个盘勾选哪个。

3、磁盘分区。

启动“NXP001”这台电脑。

将启动顺序改为本地硬盘启动。

启动以后,打开“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将会出现“初始磁盘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完成向导。

完成以后,在磁盘1上建立一个容量为5GB的主分区并激活,我这里的盘符为“F:”盘。

4、上传系统。

打开“锐起无盘XP上传工具”,出现“上传”窗口,保证“源盘”处为“C:\”,目标盘为“F:\”。

这里的源盘也就是工作站硬盘上面的系统盘,目标盘就是服务器上面的虚拟盘,也就是刚才我们勾选的“SYSTEM”盘。

因为我们是第一次上传,所以不用勾选“只上传更新过的文件”。

确认无误以后,单击“开始”按扭上传系统到无盘服务器中。

大概经过5分钟左右(根据网络快慢),就会提示“上传完成”。

到此,我们就可以关机,拨掉硬盘从网络启动工作站了。

5、关闭工作站电源,在服务器上面打开“锐起无盘XP管理器”,选择“NXP001”这台计算机,单击“超级用户”,出现“选择磁盘”对话框,因为我们是要给所有的虚拟磁盘分区操作,所以这里四个磁盘全部勾选。

完成以后,单击“确定”回到管理器窗口。

6、启动“NXP001”这台计算机。

打开“磁盘管理”窗口,会出现初始磁盘向导,按下一步完成初始化过程。

完成以后,在磁盘1、2、3上面分别建立D盘、E盘、Z盘三个分区,分区大小为磁盘的大小,卷标分别为:ONLINEGAME、LOCALGAME、SWAPIMG。

至此完成工作站虚拟磁盘的划分。

7、设置页面文件。

禁用C盘上面的页面文件,在Z盘设置工作站的页面文件,文件大小根据你工作站的内存设置,我这里设为512MB。

8、设置临时文件。

在Z盘新建一个“TEMP”目录,把所有临时文件夹全部设为“Z:\TEMP”。

9、设置IE临时文件。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并展开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下面,把下面各项设置到Z盘下面的相应的文件夹里:Cache、CD Burning、Cookies、Favorites、History、My Music、My Pictures、My Video、NetHood、Personal、PringHood、Recent、SendTo、Templates。

经过上面的各项设置以后,工作站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读盘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写入的文件了,除了正常的游戏更新除外。

重新启动计算机,让设置生效。

10、安装万象客户端。

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单击“安装”选择“协议”,再单击“添加”在出现的“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中选择 IPX 协议,单击“确定”完成IPX协议的安装。

完成以后,用万象自带的测试IPX协议的工具,先测试一下IPX是否安装成功。

如果不成功请重新安装IPX协议直至成功为止。

成功安装IPX协议以后,就可以安装万象客户端了。

万象安装完成以后,打开“万象客户端设置程序”,勾选“自动登录”,用户名输入“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

并根据实际情总修改万象的其它各项设置。

11、给工作站打上常见病毒的补丁,做好IP绑定、安装游戏更新软件等。

12、将网络游戏从游戏服务器复制到D盘,本地游戏复制到E盘。

完成以后,关闭工作站,回到服务器在“锐起无盘XP管理器”中选择“NXP001”,单击工具栏上面的“普通用户”按扭,退出工作站的“超级用户”。

至此,锐起无盘XP系统已经安装完毕。

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

接下来说说后期的游戏更新与安装。

四、后期游戏更新、安装1、在服务器上面打开“锐起无盘XP管理器”,选择一台没开机的工作站,比如“NXP001”单击工具栏上面的“超级用户”,出现“选择磁盘”对话框,在这里勾选所要更新的磁盘,因为我们这次只是更新网络游戏,所以勾选第二项“ONLINEGAME”即可,以免在更新的过程当中不小心系统中毒。

2、启动“NXP001”这台计算机,按照正常程序更新所有需要更新的游戏或软件。

3、安装游戏。

如果是要安装新的网络游戏和话,只需要将游戏默认的安装目录由“C:\Program Files”,更改到“D:\游戏名”下面就行了。

如是本地游戏则更改到“E:\游戏名”(那就要开LOCALGAME盘的超级用户了)。

安装完以后,将游戏的快捷方式放到桌面上。

如果游戏要写注册表,则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注册的注册项,在项名上面单击右键选择“导出”,导出到游戏目录下面即可。

完成以后关闭计算机。

4、回到服务器上面的“锐起无盘XP管理器”窗口,选择刚才的“NXP001”单击工具栏上面的“普通用户”按扭,退出“超级用户”状态。

如果是安装新游戏则要重复第一步,只不过这次要勾选的盘应该是“SYSTEM”,因为我们还要将刚安装的游戏的注册表文件,导入系统。

完成以后,可千万要记得到服务器上退出“超级用户”。

因为我们这次开的是系统盘,一不小心中毒了,就只要重新做系统并上传了。

所以这点千万要记住。

(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虎跃云 » 探究12306服务器规模:究竟有多少台服务器? (探究12×2画图方式)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huhuidc

复制已复制
262730666复制已复制
13943842618复制已复制
262730666@qq.com复制已复制
0438-7280666复制已复制
微信公众号
huyueidc_com复制已复制
关注官方微信,了解最新资讯
客服微信
huhuidc复制已复制
商务号,添加请说明来意
contact-img
客服QQ
262730666复制已复制
商务号,添加请说明来意
在线咨询
13943842618复制已复制
工作时间:8:30-12:00;13:30-18:00
客服邮箱
服务热线
0438-7280666复制已复制
24小时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