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主机托管方案对于确保网站或应用程序的平稳运行和性能至关重要。不同的托管选项提供不同的成本范围,从经济实惠的共享托管到更昂贵的专用托管。
共享托管
共享托管是最经济实惠的托管选择,它将网站存储在与其他网站共享的服务器上。这种类型的托管非常适合流量较低、资源需求较低的网站,例如个人博客或小型企业网站。
共享托管的成本通常按月计算,价格范围从每月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共享托管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但它也有局限性,例如资源受限、缺乏控制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虚拟专用服务器 (VPS)
虚拟专用服务器 (VPS) 提供比共享托管更多的资源和控制。 VPS 为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虚拟专用空间,在该空间中可以分配特定的资源,例如 CPU、内存和存储。
VPS 的成本通常比共享托管更高,但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可定制性。 VPS 的价格范围从每月几十美元到数百美元不等,具体取决于资源和功能。
云托管
云托管是一种弹性的托管解决方案,可根据需求自动伸缩资源。网站或应用程序托管在云环境中,该环境由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的虚拟资源组成。
云托管的成本是按使用量计费的,这意味着用户仅为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这种灵活性使云托管成为处理流量波动或季节性需求的网站的理想选择。
云托管的成本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所使用的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服务级别协议 (SLA)。
专用托管
专用托管是最昂贵的托管选择,它为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独享的物理服务器。这种类型的托管提供完全控制、最高性能和最佳安全性。p>
专用托管的成本取决于所使用的服务器规格和服务提供商。专用托管的成本从每月数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
成本随规模变化
服务器主机托管的成本会随着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规模和资源需求而变化。较小的网站通常可以满足共享托管或 VPS 的需求,而流量较大、资源需求较高的网站可能需要云托管或专用托管。
以下是不同网站规模的预期成本范围:
网站规模 | 托管类型 | 每月成本范围 |
---|---|---|
小型网站(流量低) | 共享托管 | $5 – $50 |
中型网站(中等流量) | VPS | $50 – $200 |
大型网站(高流量) | 云托管 | $200 – $1,000+ |
流量和资源需求极高的网站 | 专用托管 | $1,000+ |
请注意,这些是估计值,实际成本可能会根据服务器主机托管提供商、资源和功能而有所不同。
结论
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主机托管方案对于确保网站或应用程序的成功至关重要。不同的托管选项提供不同的成本范围和功能,因此重要的是要评估网站或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然后做出明智的决定。
通过了解共享、VPS、云和专用托管之间的成本差异,可以做出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同时满足网站或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
电脑历史类型有哪些电脑进化史
Ⅰ 电脑进化史
电脑从产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
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
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
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1)电脑历史类型有哪些: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
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
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
Ⅱ 计算机有哪几种类型
计算机按照其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照1989年由IEEE科学巨型机委员会提出的运算速度分类法,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
按照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可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型计算机等等。
1.大型通用机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
在一台大型机中可以使用几十台微机或微机芯片,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
可同时支持上万个用户,可支持几十个大型数据库。
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门、银行、大公司、大企业等。
2.巨型机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
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
目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这类计算机在技术上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发高性能器件,特别是缩短时钟周期,提高单机性能。
二是采用多处理器结构,构成超并行计算机,通常由100台以上的处理器组成超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它们同时解算一个课题,来达到高速运算的目的。
3.小型机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
它们己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设备、企业管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也可以作为大型与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计算机。
近年来,小型机的发展也引人注目。
特别是RISC (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缩减指令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顾名思义是指令系统简化、缩小了的计算机,而过去的计算机则统属于CISC (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的思想是把那些很少使用的复杂指令用子程序来取代,将整个指令系统限制在数量甚少的基本指令范围内,并且绝大多数指令的执行都只占一个时钟周期,甚至更少,优化编译器,从而提高机器的整体性能。
4.微型机微型机技术在近10年内发展速度迅猛,平均每2~3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1~2年产品就更新换代一次。
平均每两年芯片的集成度可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
目前还有加快的趋势。
微型机已经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并且开始成为城镇家庭的一种常规电器。
Ⅲ 电脑发展史
发展历史(1)大型主机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经历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2)小型计算机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一次“缩小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要求,成本较低,价格可被接受;(3)微型计算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是对大型主机进行的第二次“缩小化”,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就推出了AppleII计算机,大获成功。
1981年IBM推出IBM-PC,此后它经历了若干代的演进,占领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个人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普及;(4)客户机/服务器即C/S阶段。
随着1964年IBM与美国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全球联机订票系统,把美国当时2000多个订票的终端用电话线连接在了一起,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这种模式至今仍在大量使用。
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而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网络必须的资源。
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5)Internet阶段也称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阶段。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此后经历了文本到图片,到现在语音、视频等阶段,宽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
互联网的特征是: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成长性、扁平性、即时性、多媒体性、成瘾性、喧哗性。
互联网的意义不应低估。
它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6)云计算时代从2008年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它正在成为一个通俗和大众化(Popular)的词语。
云计算被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因为它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
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租赁计算力,用户只用为自己需要的功能付钱,同时消除传统软件在硬件,软件,专业技能方面的花费。
云计算让用户脱离技术与部署上的复杂性而获得应用。
云计算囊括了开发、架构、负载平衡和商业模式等,是软件业的未来模式。
它基于Web的服务,也是以互联网为中心。
Ⅳ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接特点: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
占地170平方,150KW。
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
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分类: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元器件来划分的。分别为:
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本管。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未来)。
三、电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4)电脑历史类型有哪些:
巨型化是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
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
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图片、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网络化: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网络、谷歌)等。
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
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
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
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
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
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 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研究的背景。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计算机网络知识大全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
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
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
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a^1)
70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局域网由于投资少,方便灵活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与广域网相比有共性,如分层的体系结构,又有不同的特性,如局域网为节省费用而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而是由单个的广播信道来连结网上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将多个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的系统。
从定义中看出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1)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
(2)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
(3)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NOS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于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标准很多,如拓扑结构,应用协议等。
但是这些标准只能反映网络某方面的特征,最能反映网络技术本质特征的分类标准是分布距离,按分布距离分为LAN,MAN,WAN,Internet。
1.局域网
几米——10公里。
小型机,微机大量推广后发展起来的,配置容易,速率高,4Mbps~2GbpS。
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
2.都市网
10公里——100公里。
对一个城市的LAN互联,采用IEEE802.6标准,50Kbps~l00Kbps,位于一座城市中。
3.广域网
也称为远程网,几百公里——几千公里。
发展较早,租用专线,通过IMP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速率为9.6Kbps~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4.互联网
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技术,它是将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按某种协议统一起来的一种高层技术。
三、局域网的特征
局域网分布范围小,投资少,配置简单等,具有如下特征:
(1)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Mbps–20Mbps,光纤高速网可达100Mbps,1000MbpS
(2)支持传输介质种类多。
(3)通信处理一般由网卡完成。
(4)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
(5)有规则的拓扑结构。
四、局域网的组成
局域网一般由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传输介质四部分组成。
1.服务器
运行网络0S,提供硬盘、文件数据及打印机共享等服务功能,是网络控制的核心。
从应用来说较高配置的普通486以上的兼容机都可以用于文件服务器,但从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尤其是从网络的系统稳定性来说,还是选用专用服务器为宜。
目前常见的NOS主要有Netware,Unix和Windows NT三种。
(1)Netware:
流行版本V3.12,V4.11,V5.0,对硬件要求低,应用环境与DOS相似,技术完善,可靠,支持多种工作站和协议,适于局域网操作系统,作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性能好。
一种典型的32位多用户的NOS,主要应用于超级小型机,大型机上,目前常用版本有Unix SUR4.0。
支持网络文件系统服务,提供数据等应用,功能强大,不易掌握,命令复杂,由AT&T和SCO公司推出。
(3)Windows NT Server 4.0:
一种面向分布式图形应用程序的完整平台系统,界面与Win95相似,易于安装和管理,且集成了Internet网络管理工具,前景广阔。
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在Internet网上,还有Web,FTP,E-mail等服务器。
网络0S朝着能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多种网卡和工作站的方向发展。
2.工作站
可以有自己的0S,独立工作;通过运行工作站网络软件,访问Server共享资源,常见有DOS工作站,Windows 95工作站。
3.网卡
将工作站式服务器连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数据转换和电信号匹配。
网卡(NTC)的分类:
(1)速率:10Mbps,100Mbps
(2)总线类型:ISA/PCI
(3)传输介质接口:
单口:BNC(细缆)或RJ-45(双绞线)。(^b^2)
4.传输介质
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1)双绞线(TP):
将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为了降低干扰,每对相互扭绕而成。
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局域网中UTP分为3类,4类,5类和超5类四种。
以AMP公司为例:
3类:10Mbps,皮薄,皮上注“cat3”,箱上注“3类”,305米/箱,400元/箱。
4类:网络中用的不多。
5类:(超5类)100Mbps,10Mbps,皮厚,匝密,皮上注“cat5”,箱上注5类,305米/箱,600—700元/箱(每段100米,接4个中继器,最大500米)。
接线顺序:
正常: 白桔 桔 白绿 蓝 白蓝 绿 白棕 棕
(对应) 1 2 3 4 5 6 7 8
集联: 白绿 绿 白桔 棕 白棕 桔 白蓝 蓝
(对应) 1 2 3 4 5 6 7 8
STP:内部与UTP相同,外包铝箔,Apple,IBM公司网络产品要求使用STP双绞线,速率高,价格贵。
(2)同轴电缆:
由一根空心的外圆柱导体和一根位于中心轴线的内导线组成,两导体间用绝缘材料隔开。
按直径分为粗缆和细缆。
粗缆:传输距离长,性能高但成本高,使用于大型局域网干线,连接时两端需终接器。
A.粗缆与外部收发器相连。
B.收发器与网卡之间用AUI电缆相连。
C.网卡必须有AUI接口:每段500米,100个用户,4个中继器可达2500米,收发器之间最小2.5米,收发器电缆最大50米。
细缆:传输距离短,相对便宜,用T型头,与BNC网卡相连,两端安50欧终端电阻。
每段185米,4个中继器,最大925米,每段30个用户,T型头之间最小0.5米。
按传输频带分为基带和宽带传输。
基带:数字信号,信号占整个信道,同一时间内能传送一种信号。
宽带:传送的是不同频率的信号。
(3)光纤:
应用光学原理,由光发送机产生光束,将电信号变为光信号,再把光信号导入光纤,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机接收光纤上传来的光信号,并把它变为电信号,经解码后再处理。
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绝缘保密性好。
单模光纤:由激光作光源,仅有一条光通路,传输距离长,2公里以上。
多模光纤:由二极管发光,低速短距离,2公里以内。
五、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1.专用服务器结构(Server-Baseb)
又称为“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结构,由若干台微机工作站与一台或多台文件服务器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组成工作站存取服务器文件,共享存储设备。
文件服务器自然以共享磁盘文件为主要目的。
对于一般的数据传递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当数据库系统和其他复杂而被不断增加的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到来的时候,服务器已经不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了,因为随着用户的增多,为每个用户服务的程序也增多,每个程序都是独立运行的大文件,给用户感觉极慢,因此产生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其中一台或几台较大的计算机集中进行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和存取,称为服务器,而将其他的应用处理工作分散到网络中其他微机上去做,构成分布式的处理系统,服务器控制管理数据的能力己由文件管理方式上升为数据库管理方式,因此,C/S由的服务器也称为数据库服务器,注重于数据定义及存取安全后备及还原,并发控制及事务管理,执行诸如选择检索和索引排序等数据库管理功能,它有足够的能力做到把通过其处理后用户所需的那一部分数据而不是整个文件通过网络传送到客户机去,减轻了网络的传输负荷。
C/S结构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与局域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3.对等式网络(Peer-to-Peer)
在拓扑结构上与专用Server与C/S相同。
在对等式网络结构中,没有专用服务器 每一个工作站既可以起客户机作用也可以起服务器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给网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的安全问题成了信息社会安全问题的热点之一,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你感觉到你的Win2000运行速度明显减慢,当你打开任务管理器后发现CPU的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你最有可能认为你受到了哪一种攻击。
A、特洛伊木马
B、拒绝服务
C、欺骗
D、中间人攻击
2、RC4是由RIVEST在1987年开发的,是一种流式的密文,就是实时的把信息加密成一个整体,它在美国一般密钥长度是128位,因为受到美国出口法的限制,向外出口时限制到多少位?
A、64位
B、56位
C、40位
D、32位
3、假如你向一台远程主机发送特定的数据包,却不想远程主机响应你的数据包。这时你使用哪一种类型的进攻手段?
A、缓冲区溢出
B、地址欺骗
C、拒绝服务
D、暴力攻击
4、小李在使用super
scan对目标网络进行扫描时发现,某一个主机开放了25和110端口,此主机最有可能是什么?
A、文件服务器
B、邮件服务器
C、WEB服务器
D、DNS服务器
5、你想发现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哪些路由器,你应该使用什么命令?
B、nslookup
D、ipconfig
6、以下关于的说法中的哪一项是正确的?
是虚拟专用网的简称,它只能只好ISP维护和实施
是只能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加密
IPSEC是也是的一种
使用通道技术加密,但没有身份验证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window2000的安全组件?
访问控制
强制登陆
审计
自动安全更新
8、以下哪个不是属于window2000的漏洞?
输入法漏洞
单用户登陆
9、你是一企业网络管理员,你使用的防火墙在UNIX下的IPTABLES,你现在需要通过对防火墙的配置不允许192.168.0.2这台主机登陆到你的服务器,你应该怎么设置防火墙规则?
iptables—A
192.168.0.2—source—port
iptables—A
192.168.0.2—destination—port
iptables—A
192.168.0.2—source—port
iptables—A
192.168.0.2—destination—port
10、你的window2000开启了远程登陆telnet,但你发现你的window98和unix计算机没有办法远程登陆,只有win2000的系统才能远程登陆,你应该怎么办?
重设防火墙规则
检查入侵检测系统
运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将NTLM的值改为0
11、你所使用的系统为win2000,所有的分区均是NTFS的分区,C区的权限为everyone读取和运行,D区的权限为everyone完全控制,现在你将一名为test的文件夹,由C区移动到D区之后,test文件夹的权限为?
everyone读取和运行
everyone完全控制
everyone读取、运行、写入
以上都不对
12、你所使用的系统为UNIX,你通过umask命令求出当前用户的umask值为0023,请问该用户在新建一文件夹,具体有什么样的权限?
当前用户读、写和执行,当前组读取和执行,其它用户和组只读
当前用户读、写,当前组读取,其它用户和组不能访问
当前用户读、写,当前组读取和执行,其它用户和组只读
当前用户读、写和执行,当前组读取和写入,其它用户和组只读
13、作为一个管理员,把系统资源分为三个级别是有必要的,以下关于级别1的说法正确的是?
对于那些运行至关重要的系统,如,电子商务公司的用户帐号数据库
对于那些必须的但对于日常工作不是至关重要的系统
本地电脑即级别1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以下关于window
4.0的服务包的说法正确的是?
sp5包含了sp6的所有内容
sp6包含了sp5的所有内容
sp6不包含sp5的某些内容
sp6不包含sp4的某些内容
15、你有一个共享文件夹,你将它的NTFS权限设置为sam用户可以修改,共享权限设置为sam用户可以读取,当sam从网络访问这个共享文件夹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权限?
读取
写入
修改
完全控制
16、SSL安全套接字协议所使用的端口是:
17、Window2000域或默认的身份验证协议是:
18、在Linux下umask的八进制模式位6代表:
拒绝访问
写入
读取和写入
读取、写入和执行
19、你是一个公司的网络管理员,你经常在远程不同的地点管理你的网络(如家里),你公司使用win2000操作系统,你为了方便远程管理,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并启用了终端服务。最近,你发现你的服务器有被控制的迹象,经过你的检查,你发现你的服务器上多了一个不熟悉的帐户,你将其删除,但第二天却总是有同样的事发生,你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停用终端服务
添加防火墙规则,除了你自己家里的IP地址,拒绝所有3389的端口连入
打安全补丁sp4
20、以下不属于win2000中的ipsec过滤行为的是:
允许
阻塞
协商
证书
21、以下关于对称加密算法RC4的说法正确的是:
它的密钥长度可以从零到无限大
在美国一般密钥长度是128位,向外出口时限制到40位
RC4算法弥补了RC5算法的一些漏洞
最多可以支持40位的密钥
22、你配置UNIX下的Ipchains防火墙,你要添加一条规则到指定的chain后面,你应该使用参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对称加密的说法正确的是?
在对称加密中,只有一个密钥用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在对称加密中,用到了二个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分别是公共密钥和私用密钥
对称加密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双方都必需完全相信对方,并持有这个密钥的备份
对称加密的速度非常快,允许你加密大量的信息而只需要几秒钟
2、以下不属于对称加密算法的是?
3、在保证密码安全中,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措施有?
不用生日做密码
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算机网络安全模拟试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填入其它符号按错论。
)
)1.城域网采用LAN技术。
)/IP体系有7个层次,ISO/OSI体系有4个层次。
)协议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化为IP地址。
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技术中,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同步时钟。
)5.从理论上说,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应当是指它的物理拓扑结构。
在10Mb/s共享型以太网系统中,站点越多,带宽越窄。
)技术的缺点是离交换机越近,速度下降越快。
TCP连接的数据传送是单向的。
匿名传送是FTP的最大特点。
网络管理首先必须有网络地址,一般可采用实名制地址。
二、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
单选题在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
)
OSI模型的物理层负责下列(
)功能。
A、格式化报文
B、为数据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
C、定义连接到介质的特征
D、提供远程文件访问功能
(4选2)在建网时,设计IP地址方案首先要(
给每一硬件设备分配一个IP地址
选择合理的IP寻址方式
保证IP地址不重复
动态获得IP地址时可自由安排
Internet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常把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称之为(
A、第四媒体
B、交互媒体
C、全新媒体
D、交流媒体
(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
A、点对点传输网络
B、广播式传输网络
C、数据传输网
D、对等式网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用于标识连入Internet上的计算机
B、在Ipv4协议中,一个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
C、在Ipv4协议中,IP地址常用带点的十进制标记法书写
D、A、B、C类地址是单播地址,D、E类是组播地址
一个路由器有两个端口,分别接到两个网络,两个网络各有一个主机,IP地址分别为110.25.53.1和110.24.53.6,子网掩码均为255.255.0.0,请从中选出两个IP地址分别分配给路由器的两个端口(
A、110.25.52.2和110.24.52.7
B、110.24.53.2和110.25.53.7
C、111.25.53.2和111.24.53.7
D、110.25.53.2和110.24.53.7
(4选2)下列说法中属于ISO/OSI七层协议中应用层功能的是(
A、拥塞控制
B、电子邮件
C、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把低速的接收方淹没
D、目录查询
(4选3)如果发现网络变得很慢,经过观察,发现网络冲突增加很多,以下哪些情况会引起此类故障(
A、电缆太长
B、有网卡工作不正常
C、网络流量增大
D、电缆断路
下列网卡中,属于按照总线类型分类的是(
A、10M网卡、100M网卡
B、桌面网卡与服务器网卡
C、PCI网卡、ISA网卡
D、粗缆网卡、细缆网卡
RIP是(
)协议栈上一个重要的路由协议。
D、AppleTalk
(4选3)下列关于中继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扩展局域网传输距离
B、放大输入信号
C、检测到冲突,停止传输数据到发生冲突的网段
D、增加中继器后,每个网段上的节点数可以大大增加
下列属于
Base-T中网卡与集线器之间双绞线接法的是(
A、l-l,2-2,3-3,6-6
B、l-3,2-6,3-l,6-2
C、1-2,2-1,3-6,6-3
D、1-6,2-3,3-2,6-l
划分VLAN的方法常用的有(
)、按MAC地址划分和按第3层协议划分3种。
A、按IP地址划分
B、按交换端口号划分
C、按帧划分
D、按信元交换
以太网交换机的最大带宽为(
A、等于端口带宽
B、大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C、等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D、小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某公司位于A市,其分公司位于距A市120公里的B市,总部与分公司之间在上班时间内要经常性地进行大量电子表格传递,则应选择的合理通信连接方式为(
A、普通电话拨号联网
B、光缆快速以太网
C、帧中继
D、星形网
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
在下列括号中填入局域网或广域网
)通常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限制条件是传输通道的速率,(
)跨越无限的距离,(
)通常使用广播技术来替代存储转发的路由选择。
虚拟主机服务是指为用户提供(
)和网页设计制作等服务。
衡量数据通信的主要参数有(
)和(
IP地址,,,用点分10进制表示可写为(
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为工作区子系统、骨干线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和户外子系统。
任何网络都有以下三个要素,即:共享服务、(
)和(
IP地址分配有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和(
三种IP寻址方式。
防火墙的组成可以表示成(
认证主要包括实体认证和(
)两大类。
Intranet分层结构包括网络、(
)、应用三个层次。
在TCP/IP网络中,测试连通性的常用命令是(
四、简答题(共40分)
简述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别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本题6分)
试辩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本题10分)
,1101,111,
简述交换机与集线器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本题6分)
简述为何在网络中路由器通常比网桥有更长的时延。(本题8分)
简述不支持TCP/IP的设备应如何进行SNMP管理。(本题10分)
计算机网络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填入其它符号按错论。
)
二、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
单选题在括号内选择最确切的一项作为答案。
)
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
1.局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局域网
2.域名注册、服务器空间租用
3.数据通信速率、误码率
4.219,13,5,238
5.水平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6.传输介质、网络协议
7.自动专用IP地址寻址、手工设置
8.过滤器、安全策略
9.消息认证
10.服务
四、简答题(共40分)
1.(本题6分)
答:
通信子网负责整个网络的纯粹通信部分,资源子网即是各种网络资源(主机上的打印机、软件资源等)的集合。
通信子网由两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即传输线和交换单元。
传输介质也称为电路、信道,信道是通信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包含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转发信息的设备。
传输介质是指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结点的物理传输电路,例如,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通信信道应包括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的。
采用多路复用技术时,一条物理传输介质上可以建立多条通信信道。
(本题10分)
答:
A类
,1101,111,
B类
C类
A类
D类
(本题6分)
答:集线器采用“广播模式”工作,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规模较大时性能会收到影响。
交换机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影响而不影响其他端口。
因此交换机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冲突域。
(本题8分)
答:由于“路由”过程中采用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存储/转发的技术,节点存储/转发的时延较大,每个节点都要接收、存储、检错、纠错、转发大量的数据信息,路由表建表、改表和查表工作也会产生节点延迟。
这些情况导致路由器的时延较长。
(本题10分)
答:
SNMP要求所有的代理设备和管理站都必须实现TCP/IP。
这样,对于不支持TCP/IP的设备,就不能直接用SNMP进行管理。
为此,提出了委托代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