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寻找优化服务器成本的方法。弹性、按需和按需扩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种常见策略。
弹性
弹性是指服务器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其容量。这意味着您不必提前预留计算资源,而只需按需付费。这可以显着节省成本,特别是如果您的工作负载可变或不可预测。
弹性的主要优点包括:
- 节省成本:您只为所使用的资源付费。
- 灵活性:您可以快速轻松地扩展或缩减您的容量。
- 可扩展性:弹性服务器可以处理从小型到大型工作负载。
- 简单性:按需扩展服务器易于设置和管理。
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
选择最适合您业务的服务器成本优化策略取决于您的工作负载和预算。如果您有可变或不可预测的工作负载,那么弹性或按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您需要快速轻松地扩展或缩减您的容量,那么按需扩展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以下是选择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 工作负载:您的工作负载是可变还是不可预测的?您需要多大程度的灵活性?
- 预算:您有多少预算用于服务器成本?
- 技术专业知识:您有多大的技术专业知识来管理弹性或按需扩展服务器?
优化查询导致的服务器成本增加问题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优化导致服务器成本增加的查询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优化查询的一些技巧:
- 使用索引:索引可以显着提高查询性能。
-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联接:联接会消耗大量资源。
- 缓存查询结果:缓存查询结果可以减少查询数据库的次数。
- 使用高效的查询工具:有许多查询工具可以帮助您优化查询。
通过遵循这些提示,您可以优化服务器成本,同时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如果您需要帮助选择最适合您业务的服务器成本优化策略,请联系我们的专家。
江苏振邦医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振邦
“降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总体拥有成本(TCO),提供集中管理、可伸缩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速度和质量”是振邦“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的核心目标。
通过快速搭建区域医疗”云“计算平台,我们可以迅速建立起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资源服务中心和应用支撑中心,为区域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坚实可靠、灵活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支撑平台。
平台依据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试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标准开发而成。
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群技术、虚拟化管理技术、云计算管理技术和高速可靠的存储及容灾技术搭建,同时通过建立集中的区域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电子病历“云“计算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和区域医疗Saas服务平台,为区域以及更大范围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管理和卫生综合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低成本、快速可靠和灵活易管理的软硬件支撑环境,从而在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平台由基础设施层、平台管理层和应用支撑层组成:◎基础设施层由计算机服务器集群、存储局域网络(SAN)、运维及安全管理系统和区域医疗专网组成。
是数据集中管理、快速交换和虚拟化服务的集中支撑层。
◎平台管理层该层提供平台监控、资源管理、负载均衡、应用虚拟化、硬件虚拟化等功能,是发挥平台资源价值、合理分配平台服务能力的核心管理层。
◎应用支撑层是提供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电子病历“云”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和区域医疗Saas服务平台等功能核心服务层。
平台特点◎为区域医疗信息化“量身定做”平台根据区域医疗信息化 的特点,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云”管理中心,并依托区域卫生专网,为中小医疗机构提供可定制的“软件即服务”的Saas支撑平台,能有效地降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速度。
◎资源“随需而动”平台提供可伸缩的资源按需分配能力,可根据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快速硬件资源分配、存储资源分配和应用部署服务,同时通过集中化的运维管理、安全控制等手段,有效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 灵活扩展、服务即插即用平台可以根据资源需求状况,动态地增加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并最大化地发挥“云”平台资源优势;通过集中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和电子病历“云”管理中心支撑,利用Saas技术服务,我们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扩展信息系统服务模块,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能按需、快速搭建个性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即插即用。
应用场景区域医疗”云”计算平台提供了一个成本低、部署快、安全可靠、信息互联、高度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基础及核心平台。
依托“云”平台,可以快速搭建或集成医疗服务、药品管理、新农合、公共卫生及卫生综合管理等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并为这些信息化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支撑环境。
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础,也是新医改中的重要工作要求之一。
振邦在自身“区域医疗‘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依据《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等国家及国际相关标准,在充分发挥“云”计算能力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系统通过健康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应用的分布部署、数据的读写分离等技术,并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资源伸缩管理能力,形成了一套与区域内各类信息化系统无缝集成的电子健康档案解决方案。
健康档案系统解决方案整体框架总体架构共分四层:◎ 数据层主要负责静态、结果性的健康档案记录信息的集中存储。
该层通过交换层与相关信息系统进行通讯,抽取、共享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同时通过支撑层对健康档案系统相关应用进行支持。
◎ 数据交换层数据交换层提供数据抽取、封装、转换、分发订阅等功能。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层。
健康档案系统通过此层实现与医疗机构、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等信息来源与使用系统进行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 支撑层支撑层为系统应用提供信息索引服务、注册认证服务、数据服务、数据挖掘等服务。
◎ 应用层该层提供基于WEB的健康档案浏览器,为授权的专业人员及个人提供健康档案信息浏览功能; 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于WEB的健康档案门户服务系统和健康业务管理系统。
方案特点◎基于云平台的体系结构该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了云平台的资源管理和分配优势,充分体现了成本低、建设快、易管理和安全可靠的技术特点。
◎ 集中管理、分布应用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抽取、清洗、封装、索引、存储、分发共享等功能;同时对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数据管理基础和支撑环境。
◎灵活的空间与功能扩展能力基于云平台的系统部署,可以充分保证数据存储空间的扩展能力和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按需分配与提升,从而也能更容易地根据业务需求和变化对系统功能进行增加和调整。
帮助医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医护的高效协作,管理的智能决策。
医院信息化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大中型医院基本已拥有了功能完整强大的HIS、LIS、PACS等业务系统,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运营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建立全院的信息集成平台在医院内部各个分立的业务系统之上,建立基于信息交换标准及其相应的接口规范标准的医疗临床信息集成平台。
基于现有的HIS、CIS、LIS、PACS等应用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内部及之间信息的互操作性,实现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及相关性。
◎完善临床支持系统对手术麻醉、ICU、心电、病理等临床支持系统进行覆盖建设, 实现临床业务的全面数字化。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医疗业务协同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将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信息标准为基础的临床医疗业务协同。
◎医院运营管理(HRP)针对医院目前人、财、物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医改相关政策的要求和大力倡导下,HRP的应用将全面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数据挖掘智能决策对有价值的医院数据资源(近期和历史数据)进行集中贮存、汇总、统计和分析,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者对医院的经营和运作的监控和决策分析。
医院系统集成平台医院系统集成平台架构平台采用灵活的SOA架构,建立了基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层,用来处理网络、传输和应用层协议。
这些服务支持可热部署模块,以支持各种应用级协议,如Web Services(WS-I)、ebXML、SOAP 和远程调用协议,如RMI、DCOM、等,有效整合医院各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院业务协作网络。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是直接整合各项床边医疗监视器及其它相关的医疗信息,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气体分析仪器、血氧监测器及HIS信息、检验数据,将手术室医护信息完整传送,正确整合各项临床医疗信息的工作操作接口,做出及时的严密照护与医疗处置,这将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实现了手术室无纸化操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能有效的保存病人的基本信息,这对医院科研也带来一定的好处。
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在医疗应用中通过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
支持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既包括应用于门(急)诊、病房的临床信息系统,也包括检查检验、病理、影像、心电、超声等医技科室的信息系统。
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RP)HRP就是将分散的业务系统和流程规范化,实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
建立从预算到执行,环环相扣的费用管控流程,实现医院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传统的HIS公司虽然也有部分模块,但基本都是独立的,功能也不够全面,尤其缺乏一体化设计◎物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过程管理,增加透明度◎按需采购,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体现财务管理系统◎一体化设计确保无缝衔接,各业务系统准确、及时地自动产生凭证◎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时间进行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工作◎报表数据透视追踪,可以追溯到每个业务的实际发生点,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成本核算系统◎获得政府补偿的重要依据◎内部成本控制的需要,寻找合理的成本控制点◎医疗项目价格、单病种付费标准制定的重要因素绩效管理系统◎构建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项结合
云存储架构分哪些层次,各自实现了什么功能_云存储架构包含哪些内容
(1)存储层
云存储系统对外提供多种不同的存储服务,各种服务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形成一个海量数据池。
从大多数网络服务后台数据组织方式来看,传统基于单服务器的数据组织难以满足广域网多用户条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储容量需求;基于P2P架构的数据组织需要庞大的节点数量和复杂编码算法保证数据可靠性。
相比而言,基于多存储服务器的数据组织方法能够更好满足在线存储服务的应用需求,在用户规模较大时,构建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够为不同地理区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云存储的存储层将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互连起来,实现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实现对存储设备的集中管理、状态监控以及容量的动态扩展,实质是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2)基础管理层
云存储系统架构中的基础管理层为上层提供不同服务间公共管理的统一视图。
通过设计统一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数据管理功能,将底层存储与上层应用无缝衔接起来,实现多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对外提供多种服务。
(3)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平台中可以灵活扩展的、直接面向用户的部分。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接口,提供相应的服务。
比如数据存储服务、空间租赁服务、公共资源服务、多用户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备份服务等。
(4)访问层
通过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联网的终端设备,按照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平台,享受云存储服务。
2云存储技术的优势
作为新兴的存储技术,与传统的购买存储设备和部署存储软件相比,云存储方式存在以下优点:
(1)成本低、见效快
传统的购买存储设备或软件定制方式下,企业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硬件设备、搭建平台。
软件开发则经过漫长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调研、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这一过程。
往往在软件开发完成以后,业务需求发生变化,不得不对软件进行返工,不仅影响质量,提高成本,更是延误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投资以及企业内部周期性、高成本的技术升级。
在云存储方式下,企业除了配置必要的终端设备接收存储服务外,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来搭建平台。
企业只需按用户数分期租用服务,规避了一次性投资的风险,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对于选定的服务,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易于管理
传统方式下,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IT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由此带来技术和资金成本。
云存储模式下,维护工作以及系统的更新升级都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完成,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最专业的服务。
(3)方式灵活
传统的购买和定制模式下,一旦完成资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统无法在后续使用中动态调整。
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落后的硬件平台难以处置;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软件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甚至重构来与之相适应,导致维护成本高昂,很容易发展到不可控的程度。
而云存储方式一般按照客户数、使用时间、服务项目进行收费。
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变化、人员增减、资金承受能力,随时调整其租用服务方式,真正做到“按需使用”。
3云存储技术趋势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拓展,CDN内容分发、P2P、数据压缩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完善,云存储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以“用户创造内容”和“分享”为精神的Web2.0推动了全网域用户对在线服务的认知
谁有统信【有栈Ustack】的产品介绍?
功能概述。
据公报了解统信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简称:“UStack”)是一款自主laaS云管平台,遵循OpenStack标准化API,可依据用户业务需求将其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抽象成资源池,实现统一云基础设施管理,具备灵活、高效、可扩展等特性。
UStack提供私有云建设、迁移以及定制化技术服务,可满足用户多样化云场景需求。
产品特性 1.可伸缩UStack提供自动调整计算能力的弹性伸缩机制,可通过分析用户业务负载状态,并根据业务负载变化动态调整云主机资源,通过弹性扩容和弹性缩减来实现资源按需供给与释放。
此种动态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可应对业务在峰/谷等不同访问场景,不仅为用户实现了最优的成本管控,还规避了因业务并发访问量激增而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
2.可塑性UStack提供自动UStack遵循OpenStack标准化API(应用编程接口),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可为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支撑。
UStack基于灵活、开放的设计理念,采用松耦合、模块化的云基础架构,通过插件方式管理各组件,如Neutron、Cinder等。
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以插件方式从OpenStack社区引入新功能,快速完成新模块的定制工作。
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可为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支撑。
3.高可用UStack集成成熟的HA套件,通过提供主控高可用、计算高可用、存储高可用和部署高可用等功能,可最大限度减少业务中断时间,将故障影响降至最低,保障用户业务系统可连续不间断的对外提供服务。
4.强安全UStack 支持等保三级,可为用户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场景提供访问控制、数据隔离、安全审计等多维度安全保护机制,防止恶意篡改和入侵,为用户数据安全、业务安全保驾护航。
统信为 UStack 提供企业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其核心组件及所依赖的底层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提供代码级的维护服务,并在产品服务期内,提供同一版本软件的免费升级服务,以及各级别 BUG 修复及漏洞修复等。
5.泛兼容为加强国产生态建设,UStack 针对国产 CPU 平台完成大量适配、验证工作,如全套 OpenStack 组件的重新编译、部分源代码修改、ABI 兼容选择等,实现 UStack 在龙芯、鲲鹏、飞腾、海光、兆芯等国产 CPU 平台的跨平台移植。
除此之外,UStack 提供将裸金属服务器转换为云基础设施的能力,可使云上物理服务器具备传统物理服务器高性能、高安全的优势。
6.深融合在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场景下,操作系统对云管平台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云管平台需依托操作系统才得以完成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调度。
如何合理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稳定可靠、性能优异云管平台的前提条件。
统信 UStack 是其云计算团队与操作系统团队联合研发的一款云管平台产品,基于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大量优化和改进,有效整合了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底层技术优势,如集成系统级安全特性等,可为用户提供更稳定可靠、性能优异的上云体验。
功能介绍1.特色功能1.1.按需供给底层IT环境的系统构成(硬件设施、网络资源、软件环境等资源)在抽象成资源池后可作为云主机资源供上层应用统一调度使用。
当上层应用的业务访问量激增或减少时,弹性伸缩机制可按需完成容量规划。
1.2.一键部署统信借鉴容器化管理优势,基于主流Ansible技术推出UStack一键部署功能,可解决原生OpenStack社区版因架构庞大、组件多样导致的部署难度大的问题。
UStack一键部署功能同时支持All-in-one和多节点部署方式,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全量功能云管平台的搭建(包括日志分析系统的部署等),有效简化了运维人员部署配置云管平台的流程,在提升部署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误操作几率。
1.3.迁移服务UStack提供V2V迁移服务,可将其他虚拟化平台的云主机系统及数据完整迁移至当前云平台。
支持在跨类型存储之上的云主机系统及数据的冷/热迁移,如本地至Ceph、Ceph至NFS、本地至NFS等。
1.4.裸金属服务UStack基于Ironic技术实现裸金属节点(即裸机,没有部署操作系统的物理服务允许用户如管理虚拟机一般对裸金属节点按需管理,可为用户提供独占式物理服务器资源,满足用户核心应用场景的高性能需求,为企业的核心数据库、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业务提供卓越的计算性能。
2.基础功能2.1.可视化管理UStack控制台是一款功能强大、便捷、易用的可视化管理工具,以Web形式对所有节点及服务执行管理,可轻松访问和监控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并提供实时监控、报警提醒、数据分析等功能。
2.2.故障监控UStack提供云主机及裸金属状态的实时监控,提供故障上报功能;支持通过健康检查来确认后端云主机的健康状况,以保障客户业务持续稳定的运行。
UStack的故障监控服务包含云平台监控和操作系统监控。
(1)云平台监控云平台监控包含端到端监控和服务监控两种监控方式。
端到端监控是指站在用户角度,通过模拟用户业务访问行为进行端到端的分析,以尽早发现内存、CPU使用率过高等问题以规避用户业务中断风险。
服务监控是UStack依照服务组件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设计的监控方法,可对服务组件运行情况,响应情况进行监控、分析等。
(2)操作系统监控操作系统是整个云平台的核心和底座,所有应用程序问题的排查均需通过在操作系统上呈现的磁盘IO状态、内存使用率、CPU占用率等指标予以综合分析方能找出问题的根因所在。
UStack支持对操作系统的故障予以提前预警,保障云平台稳固、可靠运行。
2.3.计算服务计算服务是UStack最核心的功能之一,负责维护和管理整个UStack的计算资源(如物理机、虚拟机和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是UStack的“权力中心”。
UStack计算服务由多个功能各异的独立组件构成,如Nova-api服务(API服务器)负责对外提供服务的窗口,可接收和响应API需求;Nova-compute服务(运算工作站)可通过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基于Hypervior,支持KVM、XenSever、VMware)来创建和销毁虚拟机实例;Nova-scheduler服务(调度器)负责分析集群中计算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并选出最佳计算节点运行虚拟机。
2.4.网络服务UStack网络服务基于Neutron技术构建,提供对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管理,包括对云环境中内外网(私网、公网)的通信管理、虚拟机间的通信管理,以及虚拟机中防火墙的配置管理等。
UStack可为租户提供路由、隔离、VPN等网络功能,支持FlatDHCP、Flat、VLAN三种网络管理模式。
2.5.存储管理UStack提供多类型存储的统一调度管理,如对象存储(Swift)、块存储(Cinder)和文件存储(如NFS存储)。
其中,Swift以对象为单位进行存储,适合存放一些长期不更新或者更新频率低的数据(如:图片、照片等文件)。
而Cinder更适合存放需要实时更新的数据,主要用作虚拟机的磁盘空间扩容等场景,为虚拟机提供持久化的块存储能力。
除此之外,UStack还集成了一款开源的分布式存储系统(Ceph),对上述三种存储类型提供相应的接口。
Ceph具备较好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可为UStack提供上千个存储节点的横向扩展能力。
2.6.异构管理UStack提供异构管理功能,支持跨多架构CPU管理、多类存储异构管理和多样性资源管理。
(1)跨多架构CPU管理UStack支持对x86和非x86类国产异构芯片的统一管理,包括龙芯、鲲鹏、飞腾、海光、兆芯等国产平台。
(2)多类存储异构管理UStack支持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
这三种存储类型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可满足用户多样性业务需要。
其中块存储读写快但不利于共享,文件存储共享性好但性能不高,对象存储兼具了高性能和分布式共享能力。
(3)多样性资源管理UStack支持云主机及裸金属等不同资源的控制管理,实现了裸金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