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人攻击详解: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威胁的新面孔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中间人攻击作为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间人攻击的原理、特点、识别方法以及应对策略,以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应对网络威胁的新面孔。
二、中间人攻击原理及特点
1. 中间人攻击原理
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MITM)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攻击者通过在通信双方之间插入自己,冒充一方与另一方进行合法通信,从而获取或篡改双方之间的信息。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的各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均可实施。
2. 中间人攻击特点
(1)隐蔽性强:攻击者隐藏在通信双方之间,难以被发现。
(2)破坏范围广:可针对整个网络通信,涉及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层面。
(3)攻击手段多样:可通过网络监听、DNS欺骗、证书劫持等多种手段实施。
三、如何识别中间人攻击
1. 网络延迟和异常波动
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出现网络延迟、异常波动或连接不稳定等情况,可能是受到了中间人攻击。
攻击者可能会通过修改网络数据包,导致通信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出现问题。
2. 奇怪的登录请求
如果在登录账号时,出现奇怪的登录请求或提示异地登录,可能表明账号已被攻击者控制,正在尝试获取用户信息。
3. 莫名其妙的弹窗和广告
在浏览网页时,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弹窗和广告,尤其是与当前浏览内容不相关的广告,可能表明计算机已被攻击者植入恶意代码,正在窃取用户信息。
四、应对策略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预防和应对中间人攻击的第一步。
个人和企业应当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警惕网络风险,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文件。
2. 使用安全软件
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可以有效防范中间人攻击。
安全软件可以实时监测计算机安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警和处理。
3. 使用HTTPS协议
HTTPS协议是HTTP协议的安全版本,采用SSL/TLS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和篡改。
在浏览网页时,应尽量选择使用HTTPS协议。
4. 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和账号安全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账号信息,避免账号被攻击者盗用。
定期更换密码,使用复杂密码组合,增加密码破解难度。
同时,启用双重验证等安全机制,提高账号安全性。
5. 及时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
软件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会定期发布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个人和企业应当及时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以降低被中间人攻击的风险。
五、总结
中间人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介绍了中间人攻击的原理、特点、识别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使用安全软件,使用HTTPS协议,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和账号安全,及时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中间人攻击。
让我们共同应对网络威胁的新面孔,共建网络安全环境。
常见网络攻击技术包括哪些
网络攻击有多种形式,合拢而来, 可简单分为四类攻击。
1、人性式攻击,比如钓鱼式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这些攻击方式,技术含量往往很低,针对就是人性。
有点骗子攻击的味道。
著名黑客菲特尼客,以这种攻击为特长。
2、中间人攻击,各式各样的网络攻击,合拢而来几乎都是中间人攻击,原因很简单,任何两方面的通讯,必然受到第三方攻击的威胁。
比如sniffer嗅探攻击,这种攻击可以说是网络攻击中最常用的,以此衍生出来的,ARP欺骗、DNS欺骗,小到木马以DLL劫持等技术进行传播,几乎都在使用中间人攻击。
3、缺陷式攻击,世界上没有一件完美的东西,网络也是如此,譬如DDOS攻击,这本质上不是漏洞,而只是一个小小的缺陷,因为TCP协议必须经历三次握手。
4、漏洞式攻击,就是所谓的0day Hacker攻击,这种攻击是最致命的,但凡黑客手中,必定有一些未公布的0day漏洞利用软件,可以瞬间完成攻击。
中间人攻击漏洞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ARP攻击,是针对以太网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一种攻击技术。
此种攻击可让攻击者取得局域网上的数据封包甚至可篡改封包,且可让网络上特定计算机或所有计算机无法正常连接。
ARP攻击原理 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ARP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
ARP攻击主要是存在于局域网网络中,局域网中若有一台计算机感染ARP木马,则感染该ARP木马的系统将会试图通过“ARP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络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
某机器A要向主机B发送报文,会查询本地的ARP缓存表,找到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后,就会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未找到,则广播A一个ARP请求报文(携带主机A的IP地址Ia——物理地址Pa),请求IP地址为Ib的主机B回答物理地址Pb。
网上所有主机包括B都收到ARP请求,但只有主机B识别自己的IP地址,于是向A主机发回一个ARP响应报文。
其中就包含有B的MAC地址,A接收到B的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
接着使用这个MAC地址发送数据(由网卡附加MAC地址)。
因此,本地高速缓存的这个ARP表是本地网络流通的基础,而且这个缓存是动态的。
遭受ARP攻击后现象 ARP欺骗木马的中毒现象表现为:使用局域网时会突然掉线,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正常。
比如客户端状态频频变红,用户频繁断网,IE浏览器频繁出错,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出现故障等。
如果局域网中是通过身份认证上网的,会突然出现可认证,但不能上网的现象(无法ping通网关),重启机器或在MS-DOS窗口下运行命令arp -d后,又可恢复上网。
ARP欺骗木马只需成功感染一台电脑,就可能导致整个局域网都无法上网,严重的甚至可能带来整个网络的瘫痪。
该木马发作时除了会导致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用户上网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外,还会窃取用户密码。
如盗取QQ密码、盗取各种网络游戏密码和账号去做金钱交易,盗窃网上银行账号来做非法交易活动等,这是木马的惯用伎俩,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于ARP协议的这一工作特性,黑客向对方计算机不断发送有欺诈性质的ARP数据包,数据包内包含有与当前设备重复的Mac地址,使对方在回应报文时,由于简单的地址重复错误而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网络通信。
一般情况下,受到ARP攻击的计算机会出现两种现象: 1.不断弹出“本机的0-255段硬件地址与网络中的0-255段地址冲突”的对话框。
2.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出现网络中断的症状。
因为这种攻击是利用ARP请求报文进行“欺骗”的,所以防火墙会误以为是正常的请求数据包,不予拦截。
因此普通的防火墙很难抵挡这种攻击。
TCP劫持攻击的流程是什么?如何防范呢?
流程:观察谁在和目标连接,选择劫持对象假设确定了A在和B连接,B是目标,A是劫持对象获取A的某种权限,控制A获取A与B当前TCP连接的序列号从某一时刻起,将A向B发出的包的源IP地址改为预先设定的假地址,维持序列号从某一时刻起,将A主机与B的连接断开,攻击者利用假地址和真序列号将连接过渡到自己的机器与B之间做更多的事情……